•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5-15 12:11:56 东方财富iPhone版 发布于 四川
转发
发表于 2025-05-15 07:54:40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K图 002422_0

  继此前亲自上阵宣传旗下抗衰老药物后,刘革新于5月14日在科伦药业官方账号上官宣,将选择抗衰老赛道,作为科伦药业、科伦博泰、川宁生物后的第四次创业征程。

  在大输液产品利润和前景下滑的背景下,这是科伦药业的最新看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去年《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重点谋划了“抗衰老”等七大潜力产业。而在上市公司中,大张旗鼓地喊出进军抗衰老赛道的,科伦药业算得上头号选手。

  什么是抗衰老产业?它与银发经济有何不同?从前沿科学到产品落地还要多久的时间?《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发现,不同于“抗衰老等于医美”的刻板印象,抗衰老行业是指从生命整体出发的生命科学技术的应用,是从生命整体出发的多靶点的系统干预。目前,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支柱学科人才缺乏、“盲人摸象”等问题。

  亲身打广告后75董事长“官宣”进军抗衰老赛道

  “刘先生75岁,‘没有不可能’”!

  5月8日,科伦药业(SZ002422,股价33.89元,市值541.5亿元)董事长刘革新“赤膊上阵”代言公司旗下抗衰老产品。在该广告视频中,刘革新肌肉线条分明,画面配以吸睛的广告词,迅速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相关话题一度冲上微博热搜。

  彼时,科伦药业方面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刘革新代言的这款抗衰产品现在主要是线上销售。在今年5月或6月,京东海外购和天猫国际也会进行线上销售。

  5月14日,刘革新就通过科伦药业官方微信号“官宣”:将选择抗衰老赛道,开启继科伦药业、科伦博泰、科伦川宁生物三次成功创业后的第四次创业征程。

  刘革新还在这封公开信中谈到,“我今年75岁,身体健旺,精力充沛。作为3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我每天以健身迎接晨曦,以读书对话星河。我愿以商业智慧与生命体验,分享产业前沿洞见和健康管理心得,携手共建抗衰老事业的生态平台”。

  此番发言,是截至目前科伦药业对进军抗衰老大健康赛道最旗帜鲜明的一次表态。作为医药行业的一员“老将”,刘革新是一位典型的连续创业者,也先后一手推动3家公司登陆资本市场。

  早在1996年,刘革新创办了四川科伦大药厂(科伦药业前身),并先后用儿童专用注射液和“可立袋”打开大输液市场。2010年6月3日,科伦药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当时公司已成为国内输液行业品种最齐全的企业。据中信证券数据,2010年科伦输液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约33%,也因此被称为“输液大王”。

  之后,刘革新提出了“三发驱动”战略,除大输液外,将抗生素中间体、创新药作为主要发展方向。并在此基础上培育了川宁生物(SZ301301,股价11.68元,市值260.1亿元)和科伦博泰(HK06990,股价313.2港元,市值711.81亿港元)两家子公司。

  2022年,川宁生物上市,并宣布将从抗生素向合成生物学转型。以前文中刘革新代言的抗衰产品为例,其原料就由川宁生物提供。2023年,科伦博泰在港股上市,并借由与默沙东的一系列ADC药物授权交易实现营收和盈利双突破。2024年底,其核心产品芦康沙妥珠单抗在国内获批上市。

  从三家公司的发展历程来看,刘革新的创业可以说是成功的。但今年一季度,科伦药业营收44亿元,同比下滑29.42%,归母净利润5.84亿元,同比下滑43%。传统输液产品2024年销售收入89亿元,同比下滑11.85%,营收占比降至40.86%。

  在医药行业深刻变革的背景下,科伦药业传统业务增长乏力,亟须新兴业务填补增长缺口。而抗衰大健康,是刘革新选择的又一新赛道。

  抗衰老是多靶点的系统干预,而非仅限于“医美”的刻板印象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数据,2024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3.1亿人,首次突破3亿人。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20年,80岁及以上高龄人口增长近两倍,预计在2035年将达到8256万。

  一方面,2003年到2023年,中国人口平均寿命增加了6.3岁;另一方面,65岁及以上人口患病率达54%,显著高于55岁至64岁人群39%的患病率,增长近乎1.5倍。

  根据毕马威今年4月研报,与银发健康市场主要针对老年人群不同,抗衰老市场侧重于通过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来延缓人体衰老过程,即包括老年人群还涵盖中青年人群。分赛道看,骨骼及骨代谢、皮肤、感官以及内分泌系统的失能症状和疾病具备更大的人群覆盖能力。

  不同疾病领域下代表性诊疗手段和产品举例图片来源:毕马威研报

  随着生命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人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衰老的逆转,可以获得更好的生命质量和更长的生命周期,实现更年轻、更健康、更长寿的生命目标。

  5月11日,中国抗衰老促进会自然抗衰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纽柏抗衰老国际医生集团创始人唐斌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过去国内很多人在医美或者审美的层面理解抗衰老,但实际上抗衰老是指从生命整体出发的生命科学技术的应用,不能具体说哪一种产品更能代表抗衰老,而一定是从生命整体出发的多靶点的系统干预。

  唐斌告诉记者,生活方式、营养运动只能在基因层面达到最好的程度,但不能突破。如果想带来质的改变,一定需要抗衰老技术干预。比如干细胞技术,免疫细胞与免疫靶点的干预,荷尔蒙替代疗法、端粒酶激活保护,维生素C、虾青素等抗氧化剂,肠道抗衰代谢排毒等等。

  国抗衰老临床试验数全球第二,科普宣传需要加大力度

  尽管对于抗衰老产业,业内还有刻板印象,但科伦药业义无反顾地投身,还是因为市场前景。

  根据中康数据统计与毕马威测算,2024年中国抗衰老产业市场规模约为0.6万亿元,占银发经济市场规模比例的9%。到2035年,预计这一数字将攀升至4.6万亿元,占据银发经济市场规模比例的15%。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科大学教授、北京洛奇健康科技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健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全球抗衰老产业的兴起时间不长,各国在长寿健康领域并没有真正拉开距离,“不管是投资人、企业家布局,还是国家制定政策,现在都不晚”。

  据何健介绍,抗衰老产业可以分为医学赛道和非医学赛道,前者以基础医学研究为基础,包括再生医学、基因编辑、代谢组学等细分赛道,主要存在于一些有创新力的企业和大学教授中,真正在医院临床上应用的特别少;后者囊括了社会学、心理学、电子产品、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多方面内容,企业数量比医学赛道企业数量更多。

  而在中国,以科伦药业为代表的企业是全球抗衰老产业中的活跃力量。毕马威研报显示,美国在抗衰老领域目前处于领先地位,2019年至今共开展了122项衰老相关临床试验。中国紧随其后,2019年至今临床试验公示数量达37项,位居世界第二,并且近三年来呈上升趋势,从2022年的4项跃升至2024年的14项。

  去年,唐斌参加了美国的世界抗衰医学大会,他注意到美国的抗衰老产业停留在高净值人群,这与中国抗衰老产业的发展有很大区别,他认为未来国内的抗衰老产业的发展方向,一定面向大众,做到相对的普及化,才是积极应对中国老龄化社会到来,解决老龄化问题的关键。以纽柏抗衰老国际医生集团提供的抗衰老月度套餐为例,根据不同消费人群,其定价从千元到万元、数十万元不等。

  “不过,并非所有国内消费者都有这样的抗衰认知和观念,以及正确的选择,所以还需要抗衰专家在抗衰老的科普宣传方面加大力度。”唐斌坦言。

  国内已有医院开设抗衰老门诊,支柱学科人才仍然缺乏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除了消费者理念待提升,抗衰老产品的落地还面临几大挑战,首先是“政策关”。

  据多家媒体报道,去年5月31日晚,多个电商平台突然接到通知,要求自6月1日起,“不老药”NMN不得再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在国内销售,原因是其原料始终未突破许可关。

  2021年1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排查违法经营“不老药”的函》指出,在中国,NMN并未获得药品、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剂和新食品原料许可,即在境内NMN不能作为食品进行生产和经营;2022年1月,市场监管总局在回复人大代表议案中,对于NMN的态度仍是“作为食品原料的定位及安全性尚不明确”;2023年5月,卫健委官网发布新一批的食品添加剂新品种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NMN被列入新名单。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于当时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国内保健品的功效仅限于27种,其中不包括延缓衰老,因此NMN很难以抗衰老的功效正式获批。这也是为何科伦药业的麦角硫因胶囊目前主要在日本进行线下销售,而国内销售的时间待定。

  另外,缺乏落地场景也是一大挑战。医院是抗衰老产业的重要应用场景,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自2023年底,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宣布在医院门诊8层老年医学诊区抗衰老门诊正式开诊以来,国内多家医院先后宣布开设抗衰老门诊,其中首个抗衰老多学科诊疗(MDT)门诊于去年3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开诊。

  不过,唐斌提醒称,目前国内大多数公立医院没有设立抗衰老医学中心,消费者在选择抗衰老产品时不应盲目轻信宣传,“抗衰老(产品或服务)的结果一定要体现出年轻化的改变,年轻化的评价主要包括外观、身体机能和心理三个层面”。

  另外,国内还存在抗衰老领域人才缺乏等问题。何健告诉记者,功能医学是长寿健康(longevity)的支柱学科,国内鲜少有医院开设功能医学中心,但目前已经有医院开始设立功能学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很多学校会开设这个专业。

  何健还提到,长寿健康领域存在“盲人摸象”的问题,即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该领域的服务和知识都是碎片化的,比如公立医院现有的营养科、过敏科,都是盲人摸象里边的一小部分,他认为,应该把长寿健康视作一个系统化学科进行管理,或者有专门的中心或医院专注做长寿健康,但在全球范围内,这种模式还没有出现标杆样本。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