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上午,有消息称,“某大型多晶硅龙头企业在近期组织投资者交流时透露,未来或由硅料行业目前的前六家头部企业来收并购剩余所有的硅料产能。”
或受此传闻刺激,光伏概念股当日大幅拉升。截至13日收盘,东方日升涨16.96%,大全能源涨13.99%,京运通、协鑫集成均涨停收盘,通威股份、中来股份等涨超5%。
上海证券报记者就传闻内容多方求证。“这个方案是有的。业内的确有人在筹划并建言这个方案来推动光伏破局,但方案是否已得到监管部门的认可目前尚不确定。”一家多晶硅龙头企业的内部人士对记者说,目前企业层面已达成一致了。
另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只是头部厂商提出此建议,其他小型硅料企业也未表示会跟随。不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实在持续推进,产能控制和行业并购重组是必然趋势。从大方向看,这项提议是符合趋势的。
“这个想法不错,但前六家哪家有并购能力呢?况且并购之后又不能开工。”行业协会一位业内专家告诉记者,前六家如果能达成一致来降负荷,50%不行的话就40%、30%,甚至全停两三个月,等库存消化完再开,那肯定可以把价格先拉回到不亏或微利。等条件具备了,下一步可以再考虑收并购的问题。
SOLARZOOM光储亿家副总裁马弋崴告诉记者,如果按50%的开工率,估计多晶硅挺价到不了4.5万元-5万元/吨。考虑到“5·31”以后需求可能会下降很快,预计全行业要降到30%的开工率才能把价格稳住。
他所说的“5·31”指的是今年5月31日以后将要实施的一项重大政策。今年2月份发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规定,自2025年6月1日起,新能源项目(风电、太阳能发电)上网电量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形成。
“今年,光伏发电量的渗透率就要到11%了,只有用市场化的手段才能解决消纳这个问题,而电改本来也需要向前走。不用市场化的手段,能源成本就降不下来。必须站在历史的角度、站在全人类能源革命的角度去看问题。在这个前提下,行业内有些落后技术或许是应该逐步被淘汰。”马弋崴说。
“这个办法还是不错的,毕竟还是需要把一部分产能先淘汰出去。关键是这个办法能否行得通,要看实践中怎么做。”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协会对行业自我约束的作用不是很大,需要看下一步政策会怎样。“如果没有一个比较硬的政策去支持,我看还是有些难。”
在他看来,市场困局总归会被破解。光伏也属于周期性行业,前景很好,主要是目前节点上出现过剩。如果有企业倒掉、有产能退出,这个事也就破局了。必须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淘汰掉一些落后的产能。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如采取并购收储的方式,所需资金庞大,通威等企业自身还陷入亏损,并没有足够资金,政府也不太会无偿出资,但预计一些配套的并购贷款政策未来可能会出台。
通威股份此前在互动平台上表示,2024年度公司总体N型硅料产出比例超90%,公司将根据实际市场需求进行产品的生产规划,持续满足市场对高质量硅料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