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航运港口板块强势走高,个股大面积飘红。
截至收盘,国航远洋上涨超23%,宁波海运、宁波远洋、连云港、南京港、海通发展、凤凰航运等涨停,锦江航运、珠海港、厦门港务等涨幅均逾6%。

面对未来市场的不确定因素,集装箱运输市场是否会出现“抢运潮”?对此,不少业内专家认为,5月至7月运价或将出现明显回升,前期积压的货物将加紧出运。不少航线运力将陆续回到美线。
美线抢运窗口期打开
针对目前美线的订舱,运去哪航线专家对记者表示:“从接收到的订单数据来看,目前到5月底前的主要美线舱位接近‘爆仓’。”
有业内资深人士对记者坦言,前期积压的货物基本确定会加紧出运,运价短期内会有较大波动。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国际航运研究所副所长郑静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整体来看,美国对中国商品仍有较强需求,东南亚等区域短期难以完全替代,今后一段时间中国出口美国货物或将明显增长。
2025年以来,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综合指数和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均呈现低位震荡的态势。
郑静文表示,今年一季度市场整体运价比较低迷,呈现持续回调态势。二季度开始部分航线运输需求回暖,航线运价企稳回升。除太平洋航线外,基本符合季节性周期变化。
郑静文认为,5月至7月运价或将出现明显回升,后续走势还是要看班轮企业运力调配措施等综合因素。
运去哪航线专家认为,随着美线出货量的不断增长,接下来运价也会随之水涨船高。预计在未来一个月内,此前从美线分配到欧洲、拉美的航线运力将陆续收回到美线。
中信期货表示,短期市场或将围绕美线补库存效应,带动抢出口交易。银河期货也判断,未来90天,预计将留出抢运窗口期,叠加欧美航线逐渐迎来集装箱发运旺季。
东南亚订舱量难以填补缺口
上周,北美航线运输需求徘徊在低位,运力投放规模继续调控,市场运价小幅上涨。
上海航运交易所最新一期数据显示,上海港出口至美西和美东基本港市场运价分别为2347美元/FEU和3335美元/FEU,分别较上期上涨3.3%、1.6%。
“此前,船公司缩减运力,不少北美航线采取停航或空班运行,整体供需处于紧平衡状态。”上述业内资深人士说,通过各大航运公司主动且激进地调整运力,避免了跨太平洋航线运价的急剧下降。
德路里5月12日发布的集运周报显示,未来五周(5月12日至6月15日)主要东西向航线(包括跨太平洋、跨大西洋,以及亚洲至北欧和地中海航线)预计约58个航次取消。取消航次总数占计划692个航次的8%。其中,约62%将在跨太平洋东向航线上。
近期,航运企业或更多地布局东南亚、欧洲、南美洲、中东等市场。
据运去哪航线专家观察,4月中国至东南亚订舱量明显上升,尤其是泰越线相对较为火爆,运价也有所上涨。
“除了4月中旬运价出现小幅上涨后,东南亚航线运价走势趋于平稳。”郑静文进一步解释道:“一方面,越南等国对单纯的转口贸易审查趋严。另一方面,班轮企业在东南亚航线投入的运力也明显增加。”
数据显示,东南亚区域出口量已出现显著增长,不少亚洲港口加挂美线。不过,在业内看来,尽管东南亚至美国的订舱量有所上升,但难以填补上中国的出货规模缺口。
对于欧线集装箱运价,银河期货表示,美线货量下降后部分美线船舶调配至欧线、地中海航运、南美、西非等航线,进一步加剧了欧线的供应过剩,导致淡季欧线运价一路下跌。由于货主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有望开启短期的抢运和补库,从而减缓美线将多余运力调配至欧线的压力,有望催化欧线运价逐渐筑底回升。
集运市场或仍将供大于求
据克拉克森4月预测,2025年全球集装箱海运量下降0.4%,运力则增长6.3%,集装箱运输市场将继续维持供大于求局面。
马士基表示,由于客户采取观望态度,4月中美集装箱市场的运量双向下降了30%至40%。
马士基也在一季报中,下调集装箱市场增长预期。马士基表示,鉴于宏观经济和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增加,全球集装箱市场货量增长的预期已调整为-1%至4%。
对于今年的集运市场走势,郑静文判断,从基本面上而言,供需关系是动态失衡的。由于近几年事件主导的即时供需关系变化对市场运价的影响更为明显,还是要看货主的出货节奏以及班轮企业运力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