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叔聊完消费、医药、港股等各种细分领域的机会。
还是一堆朋友来私信、留言:
“网叔你说的“机会”到底是哪个?”
其实网叔说的每个方向、每个判断,早就放在自己的组合里了。
那怎么才能看到网叔的组合?怎么才能跟车?
答案就在网叔的小号“网叔的养基手记”。
想跟车的朋友,务必“关注+星标”,然后每天下午两点以后刷一眼。
网叔几乎天天更新,通常两点前就发车,最晚不超过两点半。卡得这么准,就是为了大家操作时不慌不忙,轻松上车。
说回正事。
这个周末,全投资圈都在被两件大事刷屏:
一是印巴冲突,二是中美谈判。
全市场都在猜两件事:
1、印巴冲突接下来怎么走?军工短期是涨还是跌?

周六印巴冲突缓和后,大家一致觉得军工要跌,
结果今天军工直接起飞!

2、中美谈判出现点插曲,结果公布后会涨还是跌?
最离谱的是,有人看到电影频道改了节目单,就猜谈崩了,立马砸盘出逃。
结果今天下午3:00谈判结果一出,大超预期!市场直接原地爆炸!

还没收盘的港股盘后直接暴力拉升,恒生科技暴涨5.16%!
两次预测,全部打脸!
而这背后,其实是股市的长期逻辑,正在发生一次根本性转变!
这个变化,足以影响未来3到5年A股的走向。
1.0
中国的核心资产,被大大低估了!
很多人可能还没意识到,
无论是印巴冲突中中国军工装备的惊艳亮相,还是中美贸易摩擦的暂时缓和,其背后都指向一个核心事实:
中国核心资产的价值,正被严重低估!
先看印巴冲突,中国军工这次可以说打出了“DeepSeek时刻”。
尽管印度军费高达830亿美元、现役兵力145万,远超巴基斯坦的160亿和65万,结果呢?
巴基斯坦靠着中国提供的一整套装备体系,不仅成功扳回一局,还以极小代价击落多架印军主力战机,连“阵风”战斗机都没能幸免。
其中首次实战登场的歼-10C表现尤为亮眼。
配合空警-500预警机的强大探测力和数据链支持,歼-10C几乎能做到“单向透明”,整个战场对它来说一目了然。
“阵风”虽然多才多艺,但独自作战、缺少体系支援,在雷达性能上就吃了大亏。
这场胜负的意义,不只是军机谁赢了,而是它狠狠提醒了世界:必须重新评估中国的军事实力。
所以,印巴冲突会不会升级,反而不是重点。
真正值得盯住的有两点:
1、巴基斯坦依靠中国军工以弱胜强背后,不仅仅是中国军工实力强大的证明,更是中国制造业尤其是中高端制造业崛起的重要证明。
2、中国装备的优异表现甚至引起了美国的警觉,传出要重建军工体系的声音。
再说中美贸易摩擦。
起初美国气势汹汹,结果打了几轮,最后居然提出暂停关税战90天。
说白了,这其实是某种程度上的让步。
美国发现自己对中国制造的依赖,远比想象中深。
看数据:全美超市货架上,25%的日用品、82%的笔记本电脑、71%的智能手机都来自中国。
而这还不包括通过第三方中转再流入美国的“隐形中国制造”。
贸易战一打,老美物价飙升、
美方才终于意识到,这算盘不好打。
这两件事的背后,反映出中国军工和制造业实力的全面抬升,而这些真正的价值,在市场定价中却几乎被无视。
过去两年,中国在多个关键赛道上,迎来一个又一个“DeepSeek时刻”:
(1)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超越日本,全球第一,制造力再次上台阶;
今年以来,汽车产销量继续突破,首次双双突破千万辆!

(2)大模型技术突飞猛进,deepseek横空出世,AI能力不输国际巨头,成本却低得惊人;
(3)创新药海外授权交易爆发,2024年总交易额达519亿美元,研发水平获得国际认可;

(4)《哪吒》票房狂揽154亿,冲进全球票房前五,我们完全有能力做出特效和剧情不输好莱坞迪士尼的动漫大片。
军工领域更是喜报频传。
一边是我们的装备在真实战场上闪耀登场,另一边则是更先进的型号正在酝酿。
最近,美国曝光了沈阳一架神秘战机,从图像推测,可能是我国的第三款“六代机”原型机,甚至可能就是传说中的歼-50。
中国在高端制造、高科技领域的突破,正在加速上演。
而这些成就,大多是在被称作“最难”的几年里取得的。
遗憾的是,房地产下行、贸易摩擦、股市低迷……这些负面信号,遮住了市场的眼睛。
可一个拥有14亿人口、工程师红利释放、高端产业崛起的国家,其股市总市值,竟然只有美国的五分之一?这正常吗?

再看估值:标普500市盈率超25倍,而沪深300只有12倍出头!
这落差不是低估,是离谱。
中国的核心资产,正等待一次迟来的价值回归。
2.0
股市,正在酝酿一场超级指数牛!
在我们自身实力持续进阶、核心资产被严重低估的同时,A股本身,也正悄悄酝酿一场自上而下的巨大变革!
上周,公募行业迎来“地震级”事件:
重磅文件《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发布,目标直指一个老大难问题:
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
这次,动真格了:
1、管理费要和业绩挂钩:谁能跑赢基准,可以适当提高费率;谁拖后腿,那就降!
2、基金经理跑不赢指数要降薪:低于业绩基准10%或直接亏钱的产品,基金经理工资会被砍,还要接受业绩延期支付+追责机制。
同时,对指数发展大开绿灯:成熟宽基指数产品,10天内快速注册。
怎么理解这些动作?
网叔觉得,至少有三个信号值得注意:
1、躺赚时代结束,基金经理不好混了
截至5月8日,全市场成立三年以上的主动权益基金有7000多只,其中近三年跑输基准超10%的就有2984只!
这意味着什么?超过1150名基金经理,约等于全行业28%的人要“被降薪”。
其中还包括了大家耳熟能详的X坤、X楠、X彦春等明星经理。
曾经“基民亏惨、基金经理赚翻”的局面,这次可能真要改写了。
2、新考核机制下,买指数权重股成了最稳选择
注意了,这套机制是不对称的:
你跑赢了,没啥奖励;你跑输了,立马扣钱。
那么,基金经理怎么选?当然是保守一点,干嘛冒险?买指数权重股最稳妥。
比如,最近宁德时代虽然增发H股,却还能大涨,可能就是这个逻辑在发酵。
3、ETF正成为公募“新宠”
一方面,对主动基金业绩盯得紧,逼着大家买权重股;
另一方面,发指数产品的速度加快,审批通道绿灯全开。
两边夹击之下,公募正在全面转向ETF时代。
别小看这个趋势!
这意味着A股的长期逻辑,正在悄悄切换:
从“个股牛”,走向“指数牛”。
其实你看看美股就知道了。
不论纳指还是标普,如果剔除几个头部巨头,其实表现也一般。

但这并不妨碍它走出一个指数牛市。
而咱们这边,也早有端倪:
(1)2024年初,时,GJD不再救个股,改为指数救市;
(2)养老金多次被喊入市,个人养老金也扩大了指数投资的可选范围;
(3)到现在,公募改革推进指数产品。
换句话说,市场里那几大类“金主爸爸”:GJD、养老金、公募基金,都在一双无形的手引导下,集体买入指数。
当所有增量资金都涌向指数时,你觉得A股的下一轮牛市,会怎么走?
答案,不言而喻。
回头看,那些被忽视的“低估值”,正在变成新的“高价值”;
那些看似沉寂的板块,背后早已暗潮汹涌。
无论是军工、制造业,还是指数权重股,本质上都是一件事:
中国正在重新定价它的核心资产!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也许不需要猜热点、追概念,而是更要看懂大势,选对方向,站对风口。
因为真正的大机会,往往藏在大多数人还没意识到的地方。
$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OTCFUND|005827)$ $中欧医疗健康混合A(OTCFUND|003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