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雷军骗了消费者,还是雷军被自己团队骗了?
5月10日,雷军发文,“过去一个多月,是我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的一段时间”。但是这个艰难时刻或许还未结束,近日,小米汽车又因为数百名SU7 Ultra准车主要求无损退车引发了讨论。
据媒体报道,维权群中,要求无损退车的SU7 Ultra准车主人数已经超过300人。据悉,小米汽车宣传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完全复刻纽北赛道原型车”“实现前部空气高效导流”“制动系统专属散热通道”等,雷军直播时也强调,内部结构也都要改,双风道直接导向轮毂。但是有车主拆解后发现,选装件内部结构与普通版无异,小米汽车因此陷入了虚假宣传的漩涡当中。

5月7日,小米汽车官微发文《关于大家关心问题的回答》,就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面临的质疑进行了解答。其表示,之所以决定复刻原型车同造型挖孔前舱盖设计,是因为SU7 Ultra原型车纽北成绩发布后,原型车的实力和外造型获得巨大反响。而除了在满足复刻外造型的需求之外,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还提供了部分气流导出和辅助前舱散热功能。解释之余,小米汽车还就之前信息表达不够清晰致歉,对于不喜欢的车主,小米汽车提供解决方案:对于未交付的订单,可限时改回铝制前舱盖;对于已提车和在本次限时改配结束前选配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截至5月10日23:59:59前)的锁单用户,将赠送2万积分以表诚意。
然而,对于小米汽车给出的解决方案,一些车主仍不满意。这些车主认为,一方面,改配需要重新排队;另一方面,2万积分仅价值约2000元,而选装价格为4.2万元,差距较大。

就此事,“澎湃新闻”认为,这揭示了小米汽车营销策略的短板,也暴露了小米SU7的诚信危机。有律师告诉“红星新闻”,“若小米汽车真的存在虚假宣传的情况,车主可以针对前舱盖主张‘退一赔三’”。
公开信息显示,SU7 Ultra是小米汽车旗下的纯电动轿车,2月27日上市,指导价52.99万元起。截至3月2日,锁单量已突破10000台,提前完成全年任务。之后,小米汽车没有再公布SU7 Ultra的成绩。

在此次退车风波之前,小米汽车已经多次引发讨论。4月30日,小米汽车推送了1.7.0版本更新,这次更新对车辆的动力输出进行了限制。车辆的最大马力为1548匹,但需要车主达成赛道成绩才能解锁,否则就只能使用约900匹马力,因此,有车主质疑“付费性能遭阉割”。对此,小米汽车承认“工作确实存在不妥的地方”,同时暂停推送,并透露已开始推进新版本的开发和测试。
3月底,3名女大学生驾驶小米SU7在高速上发生车祸,此次事故引发外界对智能驾驶安全性的讨论。4月16日,工信部发布通告,要求车企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包括要按照自动化分级标准,使用“(组合)辅助驾驶”一词等。随后,小米汽车、特斯拉、比亚迪等车企纷纷调整措辞,不再使用“智驾”表述。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汽车首款SUV小米YU7将在今年6-7月发布。小米汽车销量走高,让还未发布的YU7备受关注。高盛认为,YU7有潜力成为中国最畅销的高端新能源SUV之一。此外,财报显示,小米集团的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还在亏损。2024年,小米集团的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收入为328亿元,经调整净亏损62亿元,其中智能电动汽车收入321亿元。因此,2025年将成为小米汽车发展的关键节点,既要完成 YU7 车型的研发落地冲刺,也需在整体业绩目标达成上实现关键突破。
然而,截至发稿,就数百名SU7 Ultra准车主要求无损退车事件,小米汽车并未进行进一步回应。其将如何重建消费者信任,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