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六大国有行集体披露2025年一季报,营收、净利润同比均呈现“两升四降”格局。其中,农业银行实现营收、净利润“双增”,中国银行增收不增利,交通银行增利不增收;工商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营收和净利润“双降”。
作为核心收入,2025年一季度,六大国有行利息净收入继续承压,除交通银行,其余利息净收入均同比下滑,建设银行、中国银行降幅均超4%,下滑幅度居前;此外,一季度债市调整,有国有行公允价值单季浮亏近60亿元,也有国有行通过兑现过往浮盈实现投资收益同比大增数十亿元。
资产质量方面,2025年一季度末,有5家国有行不良率较去年末下行,而邮储银行不良率略微上升,但不良率保持国有行最低;六大国有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较去年末普遍下降,2025年3月已有4家国有行分别发布了千亿级资本补充方案。
一家营收、净利“双增”
三家“双降”
2025年一季度,据wind数据,六大国有行合计实现营收9101.8亿元,净利润3501.9亿元,分别同比下滑1.5%、1.9%,六大国有行营收、净利润增速分化明显,均呈现“两升四降”格局。
其中,农业银行营收、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0.4%、1.8%,是唯一实现“双增”的国有行;中国银行营收增速以2.6%领跑,但净利润同比下降2.2%,增收不增利;交通银行则是增利不增收,净利润增速1.4%,仅次于农业银行,但营收同比下降1%。
工商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出现“双降”。建设银行、工商银行营收同比分别下滑5.4%、3.2%,降幅在六大国有行中最大;此外,两家银行净利润同比分别下滑3.6%、3.8%,降幅同样包揽前二。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wind
2025年一季度,六大国有行利息净收入占营收比例均值为71.7%,息差依旧是国有行核心收入来源,但下行压力依旧存在。其中,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幅度最大,分别达5.2%、4.4%;工商银行、农业银行、邮储银行下滑幅度在2.7%至3.8%之间,仅交通银行利息净收入实现了正增长,同比增加2.5%。
在2024年业绩发布会上,六大国有行高管普遍判断2025年净息差下行依旧是行业共性,但是下降的幅度在收窄。工商银行副行长姚明德解释称,一是从宏观政策来看,资产端的收益水平仍然存在较大的下行压力,2024年LPR三次下调利率,同时存量房贷的利率也在调整,这些调整因素的影响将在2025年逐步显现出来;2025年财政政策更加积极,货币政策更加适度宽松,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这也对银行的息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从银行经营来看,负债端加强成本管控的效果在逐步显现。
一家公允价值浮亏近60亿
两家投资收益翻倍
2025年一季度,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非利息净收入同比均实现双位数增长,而其余三家国有行同比负增,金融投资是六大国有行非息收入增长趋势分化的主要原因。
受一季度债市调整等影响,六大国有行中有5家一季度公允价值浮亏,中国银行浮亏59.5亿元,但同比少亏0.9亿元;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浮亏均超25亿元,公允价值净收益同比分别减少85.2亿元、64.6亿元;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浮亏超7亿元,公允价值净收益同比分别减少39.8亿元、24亿元;仅农业银行实现浮盈,达39.1亿元,但同比减少3亿元。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wind
同时,多家国有行通过兑现过往浮盈(终止确认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实现投资收益大增,建设银行、邮储银行投资收益增幅均超100%,农业银行、工商银行投资收益同比分别增长95.8%、44.9%,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则同比负增。交通银行是唯一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投资收益均同比下滑的国有行。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一季度,虽然中国银行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浮亏最多,但汇兑收益达84.5亿元,同比增长668.5%,直接推动该行非息收入同比增长18.9%,非息收入增速在六大国有行中排第一。
一家不良率上升
五家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下降
2025年一季度末,六大国有行平均不良率为1.23%,较去年末下降1BP,各银行呈现“四降一平一升”格局。
其中,农业银行不良率较去年末下降2BP至1.28%,降幅最大;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不良率均下降了1BP,不良率分别为1.33%、1.33%、1.3%;中国银行不良率为1.25%,与上年末持平;邮储银行不良率上升1BP至0.91%,是唯一不良率上升的国有行,但不良率保持国有行中最低。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wind
2025年一季度末,六大国有行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普遍维持在200%至300%之间,风险抵补能力依旧较充足。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拨备覆盖率较去年末下降;其中,邮储银行拨备覆盖率较去年末下降达20个百分点,降幅最大;中国银行拨备覆盖率跌破200%至197.97%。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拨备覆盖率分别上升0.79个百分点、3.21个百分点。
2025年一季度末,有5家国有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较去年末出现下滑。其中,建设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3.98%)保持第一,但较去年末下降0.5个百分点,降幅最大;工商银行(13.89%)、中国银行(11.82%)、农业银行(11.37%)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依次跟随建设银行,但分别较去年末下降0.21个百分点、0.38个百分点、0.05个百分点。
邮储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同样出现下滑,较去年末下降0.35个百分点至9.21%,且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在国有行中最低。交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25%,在国有行中倒数第二,但较去年末上行0.01个百分点,是唯一保持上升的国有行。
2025年3月,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均已披露了资本补充方案,后续定增落地后,四家国有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有望均超千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