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伏新增产能大幅放缓的当下,曾经业绩高速增长的设备厂,产品积压风险开始显现,异质结电池设备龙头迈为股份(300751.SZ)2024年增收不增利。
公司28日晚间发布公告,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8.30亿元,同比增长21.5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26亿元,同比仅增长1.31%。
异质结技术具有高转换效率、低衰减率、低温工艺等优势。资料显示,迈为股份自主研发的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设备及异质结电池整线设备打破了国外厂商的垄断,实现了进口替代,并成功出口海外市场。作为光伏“卖铲人”,在异质结技术正值大力推广的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80.89亿元,较上一年度大增94.99%。
但随着光伏开始阶段性供需失衡,迈为股份业绩增速开始放缓。公司在财报中表示,受行业整体影响,部分下游客户经营困难,公司部分订单执行放缓或停滞,因此,公司2024年对存货、应收款项等进行减值测试,并计提资产减值准备5.24亿元,主要包括应收账款坏账准备3.88亿元,存货跌价损失1.36亿元等。2024年计提了大额资产减值准备。受此影响,公司2024年净利润增速有所放缓。
值得注意的是,该冲击还在持续。截至2024年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为89.23亿元,占当期总资产的比例为37.43%。公司表示,存货账面价值较高主要与公司的产品验收周期相关,由于公司产品验收期相对较长,导致公司存货结构中发出商品期末数额较大。
迈为股份进一步表示,存货规模较大,一方面占用了公司营运资金,另一方面由于发出商品尚未实现收入,若产品不能达到验收标准,可能产生存货跌价和损失的风险,给公司生产经营带来负面影响。
在应收账款方面,公司当期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39.50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40.18%。较高的应收账款一方面降低了公司资金使用效率,将影响公司业务持续快速增长,另一方面若公司客户出现回款不顺利或财务状况恶化,则可能给公司带来坏账风险。
今年一季度,公司继续计提资产减值准备1.80亿元,其中主要为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公司称,该类款项主要与对方存在争议或涉及诉讼、仲裁的应收款项;已有明显迹象表明债务人很可能无法履行还款义务的应收款项等。
受此影响,公司今年Q1实现营收22.29亿元,同比微增0.4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2亿元,同比下降37.69%;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52亿元。公司称,主要是报告期内公司客户回款速度较慢,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大幅减少,导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大幅下降。
有分析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相比于已经形成主流的TOPCon技术和势头强劲的BC技术产品,异质结产品出货占比不高,主要厂商生产规模较小,应对周期下行的抗风险能力有限。虽然异质结效率优势和低碳特性明确,但产业化进程仍需跨越成本鸿沟、产能扩张瓶颈及技术稳定性难题。
据迈为股份透露,公司将双面微晶异质结高效电池整线装备的单线年产能升级至GW级,降低了单位人工、设备占地、能耗等多方面的运营成本。此外,公司开发了第二代无主栅技术NBB及其串焊设备,该技术去除了电池的全部主栅线,可将银浆耗量减少30%,进一步推动异质结电池降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