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首都国企,首开股份成立至今始终以北京作为核心区域和业务根据地。基于对市场的深耕,首开股份也在区域内建立起一定规模的资源储备。
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去一段时间发布的“稳楼市”政策中,亦有围绕盘活存量土地的相关内容。去年10月的国新办发布会提及“允许专项债券用于土地储备”,这也被解读为2019年9月以来,时隔五年重启发行土储专项债。
业内认为,此举能够促进闲置土地的重新转化,在减少市场存量土地规模、改善土地供求关系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房地产企业的流动性也能从中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2025年2月,北京成功发行一批地方政府债券,其中新增专项债券规模达462.9亿元,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改造、土地储备、园区基础设施、环境整治、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具体而言,用于土地储备的资金高达116.87亿元,这也意味着北京打响重启土储专项债发行第一枪。
这一消息,显然也为深耕北京的市属房地产开发商首开股份带来机会。
事实上,北京一直是首开股份的核心区域和业务根据地,目前该公司在京内拥有主要项目74个,总规模1660万平方米。
京外则包括辽宁、江苏、浙江、福建、华南、华中、川渝等7个大区,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以主要城市为重心,深耕结合周边扩展的区域布局,主要项目82个,总建筑面积约2770万平方米。
近年来,房地产企业纷纷发力经营和服务业务,长租公寓、代建、商业物业管理、城市更新等赛道竞争加剧。
首开股份也在多年前就已布局新业务,但对业绩的支撑作用有限,为保持长效经营与发展,首开股份年内于公开市场择机新增土地储备。
7月,首开股份子公司成都首开韶泰置业有限公司成功竞得成都市成华区槐树店路16号地块,总面积约2.4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约5.22万平方米,成交金额为7.23亿元。
8月,首开股份子公司北京绿州博园投资有限公司竞得北京市密云新城0104街区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地块总面积约11.8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约22.7万平方米(含回迁房),为棚户区改造一次性招标项目,总价约4.88亿元。
未来,伴随市场进一步回暖,通过提前研判,合理铺排,有望为该公司贡献新的收入。
放眼行业,在2024年讨论度较高的话题是“好房子”。过去这些年,伴随房地产市场的深度调整,我国住房需求同步发生改变,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实现质的跨越。
对此,首开股份也表示将结合“好房子”导向,进一步探索品质进阶,围绕绿色建筑、科技建筑等产品理念提升产品品质。这一点,在首开股份首次正式披露的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报告(ESG报告)中有所体现。
2024年4月20日,在发布2023年度报告的同一天,首开股份同步披露了ESG报告,明确未来目标:2025年,新建建筑100%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设计与施工,绿建二星级及以上项目建筑面积占当年开发项目总建筑面积比例达到40%;2030年,绿建二星级及以上项目建筑面积占当年开发项目总建筑面积比例达到50%。
在2025年前开展针对零碳/碳中和建筑示范项目的课题研究1-2个,在2030年底前累计完成零碳/碳中和建筑示范项目3-5个。
以北京市通州新城首开国风尚城为例,占地面积65516.1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55954.72平方米。项目是为了配合北京市中心区迁移通州,于2019年施工,2023年竣工。
首开股份还在该项目的东北组团选了3000平米进行超耗处理,从设计、材料选型、实施到认证等做了大量工作。
项目最终获得了北京市超耗认证、住建部绿色技术创新综合示范-建筑节能及可再生能源科技示范项目、11-14#楼取得了绿色建筑三星设计标识(依据北京市标准)其余楼栋取得了绿色建筑二星设计标识。
进入2025年,首开股份定调为“公司走出生存发展困境的关键之年”,该公司表示,凝聚一切可以凝聚的智慧和力量,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资源和支持,共克时艰守底线,把准时势育新机,努力实现“十四五”高质量收官,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下坚实基础。
而深刻理解美好生活背景下消费者需求提升、理念变化趋势后的首开股份,在推进产品升级与业务转型、拓展市场空间将更明确方向与路径。$首开股份(SH600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