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韶关金融监管分局发布批复,核准周伟始兴大众村镇银行首席合规官的任职资格。自《金融机构合规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施行后,周伟成为村镇银行体系内首位首席合规官。
《中国经营报》记者统计发现,目前已有超20家金融机构设置了首席合规官岗位。业内人士表示,设立首席合规官职位,核心是要确保该岗位的独立性、权威性,提升机构整体风险防控能力。
多家银行设置首席合规官
2024年12月25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办法》,自2025年3月1日起施行。《办法》规定,金融机构应当在机构总部设立首席合规官。首席合规官是高级管理人员,接受机构董事长和行长(总经理)直接领导,向董事会负责。
记者通过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查询发现,近两年已有23家金融机构首席合规官获核准,包括财务公司11家、银行理财子公司7家、银行3家,消金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各1家。
今年以来,多家银行已设置了首席合规官。例如,2月24日,光大银行发布的公告显示,该行于当天召开第九届董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聘任马波先生担任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首席风险官的议案》,马波的首席风险官职务自其任职资格获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核准之日起生效。
重庆银行公告显示,该行于2025年2月25日收到《重庆金融监管局关于王伟列重庆银行首席风险官任职资格的批复》,核准了王伟列担任该行首席风险官的任职资格。
另外,华夏银行、郑州银行等机构也披露了相关信息。郑州银行公告称,公司当天召开的第八届董事会2025年第二次临时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聘任郑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首席风险官的议案》,同意聘任潘峰为该行首席风险官,待其任职资格经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河南监管局核准后正式履职。
北京财富管理行业协会特约研究员杨海平表示,当前,村镇银行普遍存在合规管理机制不健全、执行效能不足等问题,整体合规水平较为薄弱。尽管相关监管文件出台时间较短,但个别村镇银行已率先探索设立首席合规官机制,并以此为契机推动合规管理体系升级。此类实践表明,在村镇银行改革化险的关键阶段,通过设立独立、权威且专业的首席合规官职位,系统性优化合规管理架构,具有显著的必要性。需强调的是,确保首席合规官的独立性、权威性与专业能力是机制有效运行的前提,其核心目标在于构建与业务复杂度相匹配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进而提升机构整体风险防控能力。
三种模式破题村镇银行风险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列为2025年经济工作九大任务之一,“稳妥处置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是其中一项重点工作。
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稳定报告(2024)》显示,2023年年末人民银行对3936家银行机构(包括24家主要银行和3912家中小银行)开展央行金融机构评级,农合机构(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红区”银行数量占“红区”银行比重较高。
杨海平表示,为化解存量风险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当前村镇银行改革的主流模式为战略性重组,具体可分为以下三类:一是主发起行主导的机构转型,由主发起行将其控股的村镇银行改制为分支机构,纳入母行统一风险管理框架;二是市场化吸收合并,通过跨区域或同业整合,由具备管理能力的银行对非关联村镇银行实施兼并重组;三是主发起行通过增持股份强化控制权,提升治理效能。
杨海平表示,对于短期内未纳入重组计划的村镇银行,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强化风险防控:重塑合规与风险文化,以严格问责机制为基础,强化全员合规意识,明确风险责任边界;优化治理结构与股权设计,依托属地政府引导,引入战略投资者改善股权集中度,平衡决策效率与制衡机制;坚守市场定位与风险底线,聚焦支农支小主业,建立差异化、适配性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避免业务过度复杂化。
另一家华北地区股份制银行人士表示,村镇银行改革需遵循分类施策原则,对具备重组条件的机构,通过市场化整合实现风险出清;对独立存续的机构,则需以治理机制优化为核心,构建长效风险防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