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4月27日讯,上海市商务委员会等部门发布关于印发进一步优化设摊治理提升城市“烟火气”工作方案的通知,其中提到,遵循因地制宜,新增开放区域。对商业配套服务不足的区域或市民确有需求的,合理增设一批设摊疏导点、管控点、特色点。根据季节变化和节庆活动等特点,在地标性夜生活集聚区、水岸夜生活体验区、文化集聚区、商圈、景区、广场、条件具备的街区(门店)等合理拓展或优化设摊开放区域。优化集市夜市,发展设摊经济。结合区情实际,开展集市夜市试点,市相关部门加强政策供给和支持。支持“首发上海系列活动”“五五购物节”“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上海迎进博消费嘉年华”“跨年迎新购物季”“上海夜生活节”等重要促消费节庆期间临时设摊,激发市场动能,服务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设摊治理提升城市“烟火气”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相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上海市聚焦提升企业感受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沪府办发〔2025〕1号),根据《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上海市食品摊贩经营管理办法》(沪府办规〔2020〕16号)《上海市小型餐饮服务提供者临时备案监督管理办法》(沪府规〔2024〕13号)《关于进一步规范设摊经营活动的指导意见(试行)》(沪绿容规〔2023〕 4 号)等有关规定,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关于进一步优化设摊治理提升城市“烟火气”的工作方案》,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关于进一步优化设摊治理提升城市“烟火气”的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加强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满足人民群众对“烟火气”的新期待,服务于提升市场活力,按照《上海市聚焦提升企业感受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沪府办发〔2025〕1号)总体部署,根据《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上海市食品摊贩经营管理办法》(沪府办规〔2020〕16号)《上海市小型餐饮服务提供者临时备案监督管理办法》(沪府规〔2024〕13号)《关于进一步规范设摊经营活动的指导意见(试行)》(沪绿容规〔2023〕4号)等有关规定,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根据群众实际需求,因地制宜优化设摊布局,疏堵结合落实分类施策,审慎包容促进开放创新,循序渐进提高城市品质,激发活力服务经济发展,建立健全实事求是、安全可靠、依法依规、便民利民、规范有序、刚柔并济、共建共治的设摊治理模式,服务营商环境,为上海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一、坚持疏堵结合,有序管理设摊。对市民反响强烈的占道经营、跨门营业,严重影响城市市容市貌、交通出行、公共安全的无序设摊,坚持依法查处。实事求是解决群众诉求,积极响应市民对城市“烟火气”的期盼,增强设摊活跃性,防止一放就乱,一管就死。
二、遵循因地制宜,新增开放区域。对商业配套服务不足的区域或市民确有需求的,合理增设一批设摊疏导点、管控点、特色点。根据季节变化和节庆活动等特点,在地标性夜生活集聚区、水岸夜生活体验区、文化集聚区、商圈、景区、广场、条件具备的街区(门店)等合理拓展或优化设摊开放区域。
三、优化集市夜市,发展设摊经济。结合区情实际,开展集市夜市试点,市相关部门加强政策供给和支持。支持“首发上海系列活动”“五五购物节”“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上海迎进博消费嘉年华”“跨年迎新购物季”“上海夜生活节” 等重要促消费节庆期间临时设摊,激发市场动能,服务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四、健全备案机制,扩大社会参与。畅通属地报备机制,建立健全设摊申请渠道,设摊开放区域、第三方运营单位、摊点招引、外摆位设置等信息对社会公开。充分运用智能化手段,开发简单易行的线上线下应用场景,提供便民利民措施。明确管理责任与经营规范,加强卫生和安全管理,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多赢。
五、加强管执联动,提高服务水平。推动管理与服务协同,执法与帮扶结合。在设摊执法过程中坚持法治刚性,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展现人文关怀,在非重要区域审慎执法,强调教育劝阻和责令整改。借助数字赋能、智慧管理、AI识别等手段,多措并举提升服务能级。
六、建设自律组织,强化社会共治。鼓励在设摊开放区域中建立自律组织,引导基层公益组织积极参与治理。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等共同调研、巡查设摊情况,充分运用社会智慧和群众意见,通过“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充分协同,在本区域设摊治理上取得最大公约数。激发行业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意识,推动设摊规范发展,共同打造美好的经营环境。
七、创新宣传动员,深化政策解读。利用微信公众号新媒体、自媒体等平台,开展多维度、多层次的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设摊政策的认知度和理解度。加强和新闻媒体沟通,吸纳意见,支持相关部门参与管理文件制定、政策解读。积极参与新闻媒体组织的论坛、新闻栏目,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发布权威信息,增强政策透明度。
八、融合文旅发展,突出上海特色。立足上海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都市特色资源,鼓励在设摊开放区域融入文旅元素,支持“一江一河”沿线、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周边等符合条件的区域发展文旅特色集市。倡导传承弘扬红色文化、江南文化、海派文化,推进形态多样的文旅集市,推动后备箱市集、花卉市集等业态发展,塑造城市美育、艺术、音乐、绿色多维空间。推出嘉年华等主题活动,带动周边潮玩、展览、时尚、餐饮等相关消费。培育打造“夜态浓度”突出的文旅特色夜市,以“夜购、夜食、夜游、夜娱、夜秀、夜读”提升城市活力和文化氛围,形成多元有趣的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
九、开展动态评估,滚动提升能级。建立设摊经营活动的常态化监管和动态评估机制,定期对设摊区域、业态类型、公共安全、市民诉求、管理效果等进行综合评估,及时调整优化设摊管理措施和区域范围,切实推动以评促建。不断提升设摊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确保设摊经营活动与城市管理相协调,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活力街区。
十、加强政策设计,鼓励创新措施。各区结合实际,及时研究设摊经营活动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坚持以市民需求为导向,注重协同治理,跨界融合,产业联动,采取灵活多样的创新措施,为设摊经营活动提供持续有力的政策保障,共同推动设摊治理工作不断完善和创新发展。
市相关部门要加强政策支持,指导各区在设摊开放区域落实好市容环境、消防安全、社会治安、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等责任,协同做好限时步行街备案审批、质量安全监督检查、硬件设施配套设置、车辆合理停放区域、环境污染监控等工作。各区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深入调研设摊现状,结合市民需求和区域特点,细化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设摊区域、设摊流程、设摊监管等机制,形成设摊“一张图(明示区人民政府划定的设摊开放区)”“一张表(明确设摊的点位信息)”“一套流程(为社会提供申请设摊的渠道)”“一套治理办法(制定日常监管措施)”“一批典型案例(引导特色设摊点位形成)”“一批自律组织(维护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管理制度落地)”。强化市区联动,打造具有“烟火气”的“整洁、有序、温馨、安全、美观”市容市貌,支持营商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此件公开发布)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办公室
2025年4月15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