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在2025企业可持续发展大会“可持续出海重塑全球商业与健康格局”分论坛上,振东制药董事长李昆发表了主题演讲《构建中药“新丝路”,从田间管理到走向国际的标准化模式》,讲述了其所在企业探索国际化发展的一些思路。
一直以来,中医药国际化并非轻而易举,中医药之间缺乏统一的国际标准、中西医对话困难、中医药临床疗效积累薄弱等挑战困扰着企业出海。
李昆表示,他们做国际化的思路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质量,一个是科研,最后才考虑市场。
之所以强调质量,原因是药材质量的好坏,会影响药物的疗效。
为了保证中药产品质量,多年来,振东制药已在探索中药材如何进行追溯。李昆在会上阐述了道地性对药材的影响以及科学育种的重要性。
“药材道地性大家一直讲,怎样做道地性,哪种种子效果好,当然每款中药材,每个地方也不一样,最后还是要看成分,针对不同药的成分上,选择不同区域的道地性中药材。”李昆说,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因素很多,不同道地药材,成分含量差异非常大;不同的采收季节,也会导致质量的差异比较大;不同的炮制工艺、储存方式,同样也会影响药材的质量。
李昆表示,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要做好科研,目的是让海外医生接受过程中,逐渐产生足够多的证据链,进而强化普通民众对中医药产品的认知。“大部分中药见效没那么快,有个调理过程,但没有足够的证据,监管层面不接受,国际化的事情也无法推进,所以也要开展科研上的合作。”
振东制药方面也在探索中医药功能食品出海,且在突破华人圈市场基础上,开拓更大的市场。“这当然肯定建立在质量和研究的基础上。”李昆说。
不过,中医药企业的出海,并非一蹴而就,仍有一个过程。“我们理念是走出去、引进来、再走出去,反复几轮,每家中药企业在国际化上的周期都会比较长,比其他行业的企业会走得比较艰苦些。”李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