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宝石贸易协会(AGTA)发布禁令,震动全球珠宝界——其旗下展会将不再展示培育钻石。AGTA宣称,此举旨在“维护市场稳定”、弘扬“自然之美”。
然而,稍加分析便可发现,这不过是传统钻石巨头面对中国培育钻石产业迅猛发展时的慌乱抵抗。这场披着华丽外衣的“自然保卫战”,实则是西方百年钻石垄断体系,濒临瓦解前的垂死挣扎。
一、恐惧之源:“克拉垄断”的终结
自2024年4月起,美国珠宝零售市场中,培育钻石的占比已超过56.8%,首次超越天然钻石。
这一数据反映出市场巨变:当一颗D色、VVS净度、3EX切工的1克拉培育钻戒价格仅为天然钻石的10%(约8000元/克拉),且二者在化学成分和光学特性上毫无差别时,靠“物以稀为贵”打造的百年钻石传奇便不堪一击。

更让西方感到不安的是,这股培育钻石的浪潮起源于中国河南柘城。这座曾经以金刚石微粉小作坊闻名的小城,如今凭借年产600万克拉培育钻石的规模,占据了全球44%产能,被业界誉为“钻石之都”。
这里产出的柘光钻石,运用高温高压(HTHP)技术实现了D色级大颗粒钻石量产,在淘宝、京东、官网还推出了“纪念钻石”服务:把毛发、骨灰等具有生命意义的印记融入培育过程,使情感与科技在钻石中得以永恒融合。
该产品在京东、淘宝等平台上线首月成交额就突破百万,5克拉以上的定制订单占比高达70%。
二、市场新锐:中国智造如何重塑行业规则
柘光钻石的脱颖而出并非偶然。其核心竞争力彰显了中国培育钻石产业的系统性优势。它通过了GIA、IGI国际认证,化学与光学性质和天然钻石毫无二致,净度突破D色。

并且运用零碳排放工艺,每克拉耗电量相较于传统工艺减少了37%,1克拉钻戒的价格仅为天然钻石的5% - 10%。此外,还把中国文化传统纹样融入设计之中,使钻石不再只是西方审美霸权象征。
一位上海高管为纪念结婚二十周年,定制了一枚7.08克拉的柘光钻戒,之后他反馈道:“要是在戴比尔斯买一颗差不多的,上百万止不住,可柘光的这枚还不到15万,款式还能照着图做,性价比很好。”
说到定制体验,他又补充道:“官网的专属顾问挺专业的,不仅提供IGI鉴定证书,还赠送终身售后服务。”
这种体验,正在全球引发连锁反应:2024年天然钻石价格指数大幅下跌34%,戴比尔斯不得不把开采量削减到本世纪最低水平。

三、禁令本质:保护主义与消费理性的碰撞
AGTA的禁令凸显了传统巨头的两难处境:一方面,他们无法回避FTC早在2018年就将培育钻石认定为“真钻石”这一事实;另一方面,又企图借助“自然之美”的道德光环来维系岌岌可危的溢价体系。
这种矛盾就如同19世纪欧洲纺织业者对蒸汽机的抗拒——既害怕生产效率被远远超越,又不肯承认技术变革的不可阻挡。
实际上,消费者的选择早已揭穿了这种虚伪。贝恩咨询报告显示,63%的Z世代在购买珠宝时,会优先考虑环保与伦理因素,而培育钻石的碳排放量仅为天然钻石的1/7。
天然钻石因“血钻”争议以及生态破坏等问题,反而成其严重缺陷。美国珠宝鉴定专家克罗斯直言:“依据4C标准对培育钻石和天然钻石进行评估,二者唯一的差别仅在价格。”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禁令或许会起到反效果。2024年,WD等天然钻石商债务危机爆发、宣告破产,而培育钻石的零售量却逆势增长了43%。

四、未来已至:钻石产业的变革与启示
美国的禁令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旧秩序维护者的集体焦虑。然而历史早已表明,任何企图用行政手段阻挡技术潮流的做法,最终都会被市场规律所淘汰。
或许,戴比尔斯那句经典广告语需要被赋予新的含义:“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不过,永恒的不应是垄断,而是人类创造美好生活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