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来,国内房地产行业处于调整周期,PVC供大于求问题凸显,价格持续走低。目前,PVC去库存缓慢,终端房地产行业低迷,出口也存在隐患,供需均没有改善迹象,价格将继续低位运行。
氯碱综合利润尚可

图为PVC开工率(单位:%)
终端需求不畅,PVC供应过剩的问题始终无法解决,这使得PVC价格持续走弱,生产企业经营状况不佳。截至4月24日,国内电石法PVC生产企业平均亏损530元/吨,乙烯法PVC生产企业平均亏损585元/吨,亏损均处于高位。不过,目前国内氯碱企业的综合经营状况尚可,特别是烧碱利润较高,使得氯碱一体化装置的综合利润处于350元/吨的正常水平。在“以碱养氯”的作用下,国内PVC生产企业降低负荷的进度缓慢。4月份以来,中泰化学、南岗化工、青海宜化等PVC装置检修,国内PVC开工率有所下滑,但是仍然处于正常水平。截至4月25日,国内PVC开工率为78.63%,较去年同期上升1.75个百分点,较年内高点下降3.4个百分点。
5月份,包括宁夏金昱元、天辰化工、新疆宜化、湖北宜化、陕西金泰、上海氯碱、山东恒通、宁夏英力特、新浦化学、山西霍家沟在内的共计285万吨产能的装置计划检修。6月份国内也有装置已经公布检修计划,PVC装置开工率有望进一步下降。需要注意的是,进入夏季,氯碱装置稳定性下降,因此,每年二季度都会出现季节性检修。
虽然目前PVC生产企业经营状况不佳,但是由于氯碱一体化装置利润尚可,PVC生产企业只能被动生产,很难出现主动限产的现象,这使得PVC供大于求的问题在供应端很难得到彻底解决。
供大于求导致PVC价格持续走弱,而居高不下的库存是压制PVC价格最直接的原因。截至4月24日,华东地区PVC港口库存为63.56万吨,较2月下旬的年内高点下降16.94万吨,降幅21.04%;较去年同期上升12.24万吨,升幅23.85%。2月下旬以来,由于开工率有所下降,PVC进入去库存周期,但是库存仍然显著高于往年同期水平,高库存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其对PVC的压制并没有解除。
需求持续低迷
2022年以来,国内房价指数见顶之后持续回落,房地产需求开始下降。之后,为了刺激房地产行业,政府出台了包括降低首付、“认房不认贷”、放开限购等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3月国内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为19904亿元,同比下降9.9%,降幅有放缓迹象。除此之外,包括房屋新开工面积、房屋施工面积、房屋竣工面积在内的多项房地产指标仍然处于持续下滑的态势中,虽然降幅有放缓迹象,但是房地产行业的低迷并没有改变。整体来看,国内房地产行业处于调整周期,对管材、型材的需求疲软,PVC整体需求难以出现结构性改变。即使新一轮房地产刺激政策出台,可能短时间内使市场信心得以修复,支撑PVC价格,但是短期内很难对PVC需求产生实质性利多。
短期来看,PVC制品价格疲软,加之订单不足,PVC下游企业的开工率偏低。截至目前,国内PVC下游企业的平均开工率不足五成,管材、型材的开工率在三成至四成。由于市场不确定因素较多,加之市场低迷,PVC下游企业采购意愿不足,很难在需求端对PVC形成有效支撑。
2024年,我国向美国出口PVC数量为6256.45吨,占我国PVC总出口量的0.2%。今年前3个月,我国出口美国PVC占我国PVC总出口量的比例为0.18%。因此,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PVC出口的直接影响较小。近几年我国PVC出口上升,主要得益于印度基建增速提高和欧洲对PVC地板需求的上升。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1—3月我国PVC累计出口量为113.34万吨,较去年同期上升38.61万吨,升幅51.67%。PVC出口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PVC供应过剩的问题。不过,全球陷入贸易争端之中,使得国内PVC出口存在隐患。今年前3个月PVC出口大幅上升,不排除贸易商抢出口的可能性。印度在2024年年底开始对我国PVC出口加征反倾销税,后期国内PVC出口可能会受到影响。
后市预测

图为华东PVC库存(单位:万吨)
综上所述,目前PVC供大于求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的迹象,价格难以打破低位运行态势。供应端,由于氯碱一体化装置利润尚可,PVC生产企业即使出现亏损,开工率也很难快速下降,这使得PVC高库存问题始终存在。需求端,终端房地产行业处于调整周期,PVC出口虽然持续上升,但是体量不足以改变整体供需格局,加之后期存在较大隐患,PVC需求难有起色。在这种情况下,PVC低位运行态势难以改变。(作者单位:中原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