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吧首页 > 强麦吧 > 正文
  •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3-09-05 16:08:53 股吧网页版
消费引领后期行情 9月份国内小麦价格重心将继续上移
来源:新华财经

  8月份以来,受多重因素影响,国内主产区小麦行情稳步攀升。专家认为,受开学季、“金九银十”、国家促消费政策等因素影响,9月份小麦行情或依旧保持强势。

  小麦价格稳步提升

  8月份以来,无论是标麦还是芽麦,行情均稳步提升,月内累计涨幅明显,卖出了市场满意的价格。据市场信息,目前对标准品质小麦的主流收购价格普遍迈上3000元/吨的台阶,部分地区的企业挂牌价格超过3100元/吨。芽麦(30%左右出芽率)购销也保持旺盛局面,主流收购价格达到2720元/吨左右,价格涨幅较标准品质小麦更高。

  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研究预测部主任申洪源分析认为,推动麦价持续上行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一是当前市场对标准品质小麦依旧保持较旺盛的需求。一些地区的储备轮入任务还未结束或开始不久,对所收的小麦的质量有严格要求。同时,8月下旬开始进入开学季,各地面粉贸易商开始为大中专院校供应食品原材料,制粉加工对小麦需求有所扩大。

  二是玉米和豆粕联袂上涨吸引饲料养殖企业继续加大对小麦的采购力度。和目前的玉米价格相比,虽然标准品质小麦和玉米价差收窄至每吨-20至-40元之间,但30%出芽率的芽麦价格和玉米依旧有约300元/吨的价差。而饲料的主要蛋白来源-豆粕的现货价格目前已经超过每吨5000元,豆粕期货近交割月合约也创历史次高。从单位蛋白价值来说,适度扩大对小麦的采购,降低豆粕的使用,也能起到降低饲料成本作用。

  三是市场预期呈现出一致看多的氛围。这不仅仅是因为今年小麦产量同比略减,麦收时的烂场雨以及“七下八上”的洪涝也影响今年小麦的有效商品量,而农户惜售心理进一步造成市场供应持续偏紧。

  成品粮价格提振制粉企业理论亏损

  受原粮价格提升影响,成品粮价格也获得提振。目前主产区制粉企业的30粉出厂价格已经进入3480-3600元/吨区间,相比上月末上调约240-280元/吨,价格回升至今年2月份时的水平;60粉出厂价格多在3280-3360元/吨区间,月环比平均提高约200元/吨。制粉副产品的麸皮价格继续下跌。至8月末,主产区混麸出厂价格多集中在每吨1840-1920元区间,月环比下跌约80元/吨;次粉行情也出现下滑,主流出厂价格在2480元/吨左右,下调约60元/吨。

  从终端市场的实际消费情况看,8月上中旬的面粉消费较为平淡,直到下旬各地进入开学季,企业走货才有所提升。而麸皮和次粉价格走弱则和饲养类企业采购大量芽麦有直接关系,同时,养殖形势低迷也降低了相关企业对副产品的采购动力。

  据对不同类型的样本制粉企业调查,主产区企业在8月份的平均开机率约40%,较上月提高1个百分点。但根据产成品出厂价格测算,制粉企业的理论加工收益依旧为负。

  后期行情消费引领

  有关专家认为,随着集中收储进入尾声,9月份及四季度的行情驱动力,主要来自于消费环节。

  7月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内容涉及六大方面、20条政策举措,希望通过优化政策和制度设计,进一步满足居民消费需求、释放消费潜力。为落实中央政治局在7月24日会议上提出的“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要求,资本市场相继部署了一揽子政策措施。各地也在不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之前执行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可以预见,9月份之后将是各地楼市政策的落地月和推进月。无疑,一系列的提信心、促消费的宏观举措将有助于提振口粮市场的消费形势。

  在终端消费方面,“金九银十”历来是传统的消费回升时期,不仅有中秋、国庆等假期消费,随着入秋后气温转凉,居民的能量消耗逐渐增多,饮食摄入也会随之增加。同时,生猪价格在进入8月份以来出现较明显的上涨,吸引了不少养殖户再次压栏惜售及二次育肥,也会扩大对饲料的消费。在小麦相对玉米依旧存在价格优势的情况下,小麦的饲用渠道暂不会关闭。

  供给方面,8月中旬之后,多有企业反映“基层的小麦少了、明显不好收了”等情况。而根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数据,截至8月15日累计收购小麦5034万吨,同比增加249万吨,如果按照近3年的平均收购节奏,预计至8月底,收购量或在5400万吨左右,仅占到夏收小麦的约四成。当然,如果扣减掉农户正常的自留部分、小规模商贩购销未被统计部分,以及因灾损毁部分等数量,今年小麦供应局面相比上年会有所收紧。

  但应该注意到,目前华北地区少量上市的春玉米虽然和芽麦价格基本持平,但比标准品质小麦价格低超过220元/吨,如果后期芽麦被消化完毕,那么小麦继续用作饲用替代的优势存疑。新玉米上市或在9月底或10月上旬,预计华北地区开秤价格(折标)或在2800元/吨左右,随着10月份以后玉米上市量扩大,以及进口饲用替代品的增加,小麦的替代或明显受阻。

  综上,9月份国内小麦还将处于供需偏紧的环境,无论是标准品质小麦还是芽麦,行情处于多头氛围,价格重心将继续上移。但新玉米上市后,需密切关注玉米行情对小麦的影响。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