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由中国经营报社举办的“2019中国企业社会责任高峰论坛”在京召开。“扶贫”“绿色发展”“如何实践社会责任”,成为快手、科大讯飞、哈啰出行、亿利集团等当日与会企业嘉宾讨论最热烈的话题。
在当下的中国社会,企业自成立的那一刻开始,便肩负着相应的社会责任。在此情况下,企业更为关注的,是如何以企业自身的优势来践行相关的社会责任,例如哈啰出行称最大化地实现废弃车辆的再回收利用、科大讯飞将自身AI技术的优势应用至公益教育等案例,都成为了业内的典范。
库布其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总面积1.86万平方公里。经过亿利集团30年坚持不懈的治理,如今,这个沙漠1/3变成了“绿洲”。
“库布其模式的核心就是破解了‘沙漠怎么绿,钱从哪里来,利从哪里得,如何可持续’的世界性治沙难题。”亿利集团党建与品牌中心执行总经理苏宁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在治理库布其沙漠的30多年历程中,亿利集团探索创新了生态产业服务模式,成功让10.2万人脱贫致富,由生态“难民”成为生态“富民”。
事实上,亿利的这种生态产业发展理念实际上是从解决自身的生存问题开始的。亿利集团1988年起步于库布其沙漠腹地,一开始发展的时候就在治沙造林,因为如果不这样,沙漠就会把企业给吞掉。
在治理绿化库布其沙漠的同时,亿利人改变了对沙漠的认识,发现沙漠的环境如果把它治理起来,让绿色增加,它就具备了产业发展的条件。同时,也可以让当地的农牧民参与到企业的发展当中来,参与到企业在当地开拓的一些绿色产业当中来,可以带动当地的农牧民致富,改变他们赤贫的状态。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亿利在库布其通过系统化、规模化、科技化治沙与生态修复,将退化的未利用土地修复为可利用的农业、工业、城市和生态土地,提升土地增值收益,并在此基础上导入洁能环保、生态文旅、生态康养、农牧业体验等绿色产业,实现生态修复和绿色生态产业的可持续融合发展。
苏宁告诉记者,亿利开创了短期生态工程技术服务收益、中期土地增值收益和长期的绿色生态产业投资运营收益回报机制,形成“三层饼”盈利模式,突破长周期、高投入、低效益的发展瓶颈。
“在库布其,农牧民以市场化机制出租沙地,参与一、二、三产业,与亿利集团形成利益共同体,获得土地租金、劳务费用、产业分红等三层收益。”苏宁透露,30年来,库布其沙漠的治理修复,让10.2万人实现了脱贫致富。
根据联合国环境署发布的全球首份《生态财富报告》,认定亿利库布其治沙,治理绿化库布其沙漠6000多平方公里,带动10.2万人脱贫,创造5000多亿元生态财富。
如今,“库布其模式”已经走出库布其,走向世界。
据悉,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沙特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已经与亿利达成了生态治理合作共识。
不过,尽管亿利让库布其几千平方公里大漠变成了绿洲,但是技术创新还不够领先,投资回报周期长,对商界、金融界投资治沙的影响力还远远不够,向世界输出的速度还不够快。
我国荒漠化土地和生态脆弱地区面积广大,情况复杂,难题很多。苏宁告诉记者,要继续这项事业,亿利需要努力提升产业层次,加大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的力度,更好地支持服务国家北方生态屏障建设、西部生态产业脱贫攻坚和绿色“一带一路”建设。
亿利走在全球治沙的前面,但是孤军作战,这很危险,全球没有对标学习的技术可参考,技术创新的“朋友圈”小,全球治沙还没有形成浪潮。
“治沙生态产业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不仅需要有对沙漠治理的初心和情怀,更需要技术的创新、产业的创新、政策的创新。”亿利呼吁更多的有识之士加入这项利国、利民、利企、利长远的绿色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