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香港大埔火灾灭火及救援工作完成。此次火灾共出动391架次消防车、185架次救护车、2311名消防员及救护人员,动员超过1000名警务人员。截至目前,火灾已造成128人遇难。
特区政府保安局局长邓炳强28日介绍,警方将对火灾进行全方位取证和调查,调查过程需要3至4个星期。
救助安置有序进行
在香港大埔火灾救援中,消防队伍英勇奋战,日夜轮换,拖着沉重装备,在高温与浓烟环境中一次次破拆、搜寻,从烈焰中救出多名受困者。
与此同时,香港特区政府启动“全政府动员”机制,跨部门增派人手。医疗站的医护人员在各庇护中心日夜提供基础医疗、心理支援与药物补给。
特区政府紧急调配约1800个房屋单位,供受灾居民过渡安置,同时向每户受灾居民发放1万港元应急补助金,并投入3亿港元作为“大埔宏福苑援助基金”的启动资金。
11月28日,香港特区政府宣布将对火灾罹难者进行悼念活动。11月29日至12月1日,香港特区所有政府建筑物及设施的国旗及区旗下半旗志哀。所有由特区政府举办及资助举行的娱乐及庆祝活动视情况取消或延期。哀悼期间,特区政府民政事务总署将于全港18区设置吊唁处,供市民表达对罹难者的深切悼念。
香港各界出资出力
众多香港市民自发帮助受灾民众。在宏福苑旁边的广福商场平台上,水、衣物、食物、纸巾、充电宝等物资堆成一座座小山,来自不同区域的市民拎着大小包裹不断赶来,询问哪里可以捐物资。
随着一声“需要人链”,近百名市民排成一列,接力将物资搬运至收集点;有人举牌写着“成人衫”“小朋友衫”,供受灾居民选择;义工搭起帐篷,将物资分类摆放;港铁出动职员,协助维持秩序……
宏福苑附近的一间小型茶餐厅内,老板通宵煮粥、炒面,天没亮就把数十份热腾腾的餐盒送到庇护中心;一些小型物流公司主动提供车辆,协助搬运物资。
网络上,有大埔居民发起成立物资统筹群组,组员一夜间从十几人激增至7000人,翌日超过1.3万人。来自屯门、湾仔、将军澳、青衣的市民随时准备赶赴大埔,“我要去哪里帮手”成为很多帖文的共同句式。
企业、社团与慈善界积极响应。特区政府援助基金成立仅1天内,捐款额已突破10亿港元:香港赛马会捐出1亿港元,香港公益金拨款5000万港元,李兆基基金捐款3000万港元,香港福建社团联会捐出1000万港元……
驻港中资企业积极捐助资金、调拨物资。中银香港捐出2000万港元,并实施多项紧急银行服务支援大埔居民;中国海外/中国建筑公司和员工捐款2200余万港元,同时组织义工前往受灾居民临时安置点,开展清理、水电排查等工作。
内地澳门持续支援
澳门特区政府28日通过澳门基金会向香港特区捐助3000万港元,支持香港特区用于火灾救援及后续重建工作。
在粤港澳大湾区应急救援机制下,根据香港特区政府提出的需求,广东省迅速调集有关救援装备和医疗物资及耗材,分别于27日晚上和28日上午交付香港。
血浓于水,守望相助,内地各部门迅速支援。记者28日从全国总工会获悉:全国总工会与所属中国职工交流中心、中国职工发展基金会紧急筹措800万元专项善款全力支援香港。这笔捐赠将主要用于受灾同胞的临时庇护安置、基本生活物资补给以及灾后重建等方面。
共青团中央指导所属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启动“香港大埔火灾救援特别行动”,协调爱心企业捐赠款项折合人民币1500余万元,为火灾救援提供支持。
全国妇联党组指导所属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迅速行动,与港区妇联代表联谊会深入了解受灾同胞需求,携手爱心企业捐赠500万元资金,用于应急救助、过渡安置及灾后恢复援助。
(本报记者富子梅、易舒冉、杨昊参与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