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联+民生”进入深度融合期。
11月27日晚,国联民生公众号发布文章显示,国联证券与民生证券研究业务已完成全面整合,研究所团队正式亮相。
根据公众号内容,该团队由公司副总裁胡又文带领,陶川担任国联民生新任首席经济学家,其他细分领域的副总经理团队还包括包承超(策略)、邱祖学(金属)、崔琰(汽车)、孔蓉(海外研究)、管泉森(家电)、周泰(能源开采)。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新团队的核心管理层人员多数出自民生证券。两家券商合并之前,民生证券研究所的分仓佣金收入长期高于国联证券。在行业看来,此次合并并非简单的“1+1”融合,而是要基于明确的业务实力对比,最终做出的战略选择。
合并之后,国联民生的分仓佣金收入迎来大幅提升。根据Wind数据,2025年上半年,在合并同一公司主体下,国联民生的分仓佣金收入合计达到1.81亿元,占整体市场规模的4.05%,跻身行业第6名。
核心人才多出自民生证券,分析师数量达161名
融合后的国联民生研究所团队,核心管理层人员大多出自民生证券。
分管该团队的副总裁胡又文,为民生证券原副总裁,今年8月出任国联民生副总裁,如今兼任国联民生研究所总经理。履历显示,胡又文生于1985年,现年40岁,曾担任安信证券销售交易员、计算机行业分析师、研究中心总经理,后进入民生证券。
彼时与胡又文一同调任国联民生的,还有民生证券原董事长顾伟、原总裁熊雷鸣、原副总裁郑亮,此举被视为公司并购融合进程中,管理层调整的关键一步。
此外,国联民生首席经济学家陶川,其同时担任宏观首席分析师。陶川于去年6月加盟民生证券,担任首席经济学家,此前为东吴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
从研究所各自细分领域的副总经理团队来看,仅有包承超、管泉森两人来自国联证券,邱祖学、崔琰、孔蓉、周泰四人均来自民生证券。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证券业协会官网显示,上述研究所管理团队人员多数已经完成信息变更,执业机构均从民生证券/国联证券,变更为国联民生证券。
除核心管理层人员外,超百名分析师也已完成信息变更。证券业协会官网显示,截至11月28日,国联民生证券分析师人数已经达到161名,而民生证券仅剩下22名。此前9月份,时代周报记者查询发现,彼时两家券商的分析师合计超过200名,如今或有部分分析师离任。
一名曾供职于中型券商的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通常来说,券商研究所在合并过程中,若出现层叠研究方向,团队会考虑削减人员,也有可能会考虑压缩管理岗位、行政后台类人员。
据国联民生公众号内容,目前公司研究所组建了超过30支研究团队,合并后的团队实现了均衡融合,原双方团队各占一半,在人员数量、专业背景、研究领域和行业经验上形成互补优势。
合并后分仓佣金收入跻身行业第6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合并之前,民生证券的佣金收入长期高于国联证券。
根据Wind数据,国联民生合并之前,2022年~2024年,民生证券的分仓佣金收入分别为2.95亿元、3.66亿元、3.17亿元,而国联证券仅有7960.64万元、1.03亿元、1.46亿元,双方差距明显。
过去民生证券研究所在行业的排名一直较为靠前,如果仅从收入来看,其2024年的分仓佣金收入已经跻身行业前10名,已高于中金公司、申万宏源、东方证券。
目前来看,两家券商的合并效应超出市场预期。根据Wind数据,2025上半年,按照合并同一公司主体的口径,国联民生的分仓佣金收入合计达到1.81亿元,排名行业第6,即使是民生证券,过去也未达到该名次。
上述公众号内容显示,国联民生证券研究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整合升级为起点,持续强化深度投研能力,以专业视角赋能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致力于成为兼具本土产业洞察力与国际视野的顶尖研究机构。
值得一提的是,国联民生仍在继续收购民生证券股权。11月12日晚,国联民生公告,公司通过司法拍卖竞得泛海控股持有民生证券的8154.30万股(占总股本0.72%),成交价格为1.71亿元。本次交易后,国联民生持有民生证券的股权比例从99.26%上升至99.98%,距离全资控股仅有一步之遥。
公司是否会考虑继续争取余下的股权,实现全资控股?未来,民生证券的主体是否会参考海通证券进行注销?11月28日,针对以上问题,时代周报记者致电国联民生,截至发稿未获得相关回复。
一名沪上大型券商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在合并进程中,每家券商的情况各不相同,完成合并后,公司内部的整合、融合过程会比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