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上海11月28日电 (谷青竹) 交通是区域发展的 “血脉”,更是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推进的核心支撑与关键引擎。本周,长三角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喜讯频传、亮点纷呈,一系列重大项目的加速推进与成功落地,不仅持续完善了“空铁水公”立体交通格局,更畅通了产业要素的高效流动通道,为长三角城市群的协同发展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及注入更为强劲的动能。
· 11月24日,嘉兴南湖机场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运输机场使用许可证》,成为浙江省内第9个、全国第268个颁证的运输机场,标志着嘉兴南湖机场具备了投入运营的“通行证”,机场通航运营也进入倒计时。
解读:作为全国第二个、长三角第一个专业性国际货运机场,嘉兴南湖机场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400万人次的使用需求,可适配123万吨的国际货邮吞吐量。据测算,嘉兴南湖机场的1小时飞行圈覆盖国内3.25亿人口,2小时飞行圈覆盖中国90%的GDP产出地,3小时飞行圈更是覆盖全球15亿人口和重要经济区域。
机场正为嘉兴带来新一波的发展红利——圆通东方天地港项目落户,打造圆通全球航空物流枢纽、共享型多式联运中心和长三角国际商贸集散中心。眼下,圆通东方天地港已经初步建成,正逐步投入使用;集运中心作为东方天地港首个投入运营的核心功能区,更是在今年7月已开始投产,达产后货邮吞吐量将达1500万吨。
围绕嘉兴南湖机场建设,嘉兴的系列重大交通项目也随之按下“快进键”:524国道二期、杭申线航道改造工程等项目实现全面开工,其中524国道二期创造了秀洲区前期速度最快、投资最大、争取资金最多三大历史纪录;乍嘉苏高速改扩建工程于去年9月30日集中开工,抬升后将打通东西向12条道路。
· 11月25日,安徽省通航控股集团与肥西县举行工作会谈,并共同签署合肥肥西通用机场(暂用名)项目合作协议,标志着该项目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解读:合肥肥西通用机场选址位于合肥国际港务区南侧,是安徽省8个区域枢纽通用机场之一,目前定位为A1级通用机场,机场飞行区等级为2B,预留远期4C跑道空间,可满足中型客机起降需求。项目建成运营后,将进一步完善安徽全省的通用机场运输网络,为区域低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低空经济和通航产业是发展潜力极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助力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合肥正大力发展低空经济产业,集聚了一批头部企业,形成了全链条布局。肥西县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通达、产业基础扎实,是布局通用机场的理想选择。
根据协议,安徽省通航控股集团与肥西县将以此次签约为契机,在通用航空、低空经济、航空物流、应急救援、航空旅游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大力拓展多元化场景应用,将合肥肥西通用机场打造成运营保障全面、业务范围广泛的区域枢纽通用机场,为安徽的低空经济和通航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 11月26日,南京新生圩长江大桥正式通车。
解读:截至目前,南京已累计建成13处15条过江通道(含3条轨道交通过江线路),日均过江流量近50万辆。其中,新生圩长江大桥是南京“十四五”期间建成的第三条过江通道。从2022年燕子矶长江隧道打通城北跨江“黄金走廊”,到2025年初宁扬长江大桥串联宁镇扬“小三角”,再到如今新生圩长江大桥贯通东部产业“主动脉”,南京以五年飞架“三虹”的速度,完成城市交通格局从“跨江破局”到“拥江跃升”的关键落子。
作为南京第五条免费过江通道,燕子矶长江隧道自2022年通车以来,将城北居民跨江时间从半小时压缩至10分钟。2025年初通车的宁扬长江大桥(龙潭过江通道),让“仪征-龙潭港-扬州主城”半小时通勤圈成为现实,更推动宁镇扬三地1600万人口加速迈入“一小时同城化”。新生圩长江大桥通车后,从南京主城到江北新区的通行时间将由1小时缩短至10分钟以内——串联起南京经开区、新生圩港区、龙袍新城等重点板块,成为连接仙林科研院所与江北新材料科技园的“创新走廊”。因此,科研机构的技术转化、企业的原材料运输、高端制造产品的流通,均将因这座桥变得更加高效。
目前,除已通车的新生圩长江大桥外,长江南京段还有4处过江通道正在加紧施工,分别是南京地铁4号线二期、宁仪扬市域郊铁路过江通道、建宁路长江隧道、上元门铁路过江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