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宇树科技展台,“拳拳到肉”的人形机器人拳击赛吸引不少人驻足观看;在江苏软通天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展位,人形机器人化身“智能诗人”能够作出藏头诗;部分康养机器人正在查看“病人”身体状况……
11月27日,第十届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在江苏省南京市开幕。会上,全国首批15家“领航级智能工厂”名单公布,“大咖”共谈智能制造未来发展。同期举办的世界智能制造博览会上,“机器人”元素满满,海内外制造业上下游厂商同台竞技。
全国首批15家“领航级智能工厂”名单公布
订单交付周期缩短55%,新产品研发周期较传统模式缩短50%……智能制造的力量正赋能千行百业。
活动现场,宝钢股份、上海航天设备、徐工集团、南钢股份等首批15家领航级智能工厂主要负责人集体亮相,并共同发起领航行动计划联合倡议,倡导以领航工厂为纽带,汇聚创新力量,共谱制造强国新篇章。
何为领航级智能工厂?
据介绍,领航级智能工厂是当前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正在实施的“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中探索培育的最高层级,主要聚焦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和智能化变革开展建设,旨在探索未来制造模式,打造全球领先的发展标杆。
2024年开始,工业和信息化部等6部门连续两年联合开展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分基础级、先进级、卓越级和领航级4个层级开展梯度培育。2025年,首批领航级智能工厂培育名单正式公布,共有15家工厂入选,分布于装备制造、原材料、电子信息、消费品等关键行业。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公开表示,领航级智能工厂正在引领创新范式、生产方式、供应链形态的全面变革,加速构建数据、模型、知识深度内嵌的新型制造体系,并通过“智能制造母工厂”模式带动产业链协同升级,打造更具韧性的全球制造网络,助力中国制造加速迈向全球价值链更高端。

南京交出“智造高地”亮眼答卷
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出货量达29.4万台。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这一数字还在加速增长。南京在工业机器人生产研发方面,一直处于领先位置。
“我们已拥有3千克到1200千克负载的近百款机器人产品,应用场景涵盖工业制造和服务领域。”在世界智能制造大会的展示区域,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公司的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汽车、光伏、锂电池等30多个细分领域。
上证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南京已形成“核心零部件—整机—系统集成”全产业链,集聚汇川技术、亿嘉和等细分领域企业超200家,机器人产业规模为全国1/10。
近年来,南京还出台政策组合拳,打造“智改数转”最优环境。围绕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制定出台了《南京市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和《南京市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提出聚焦“4266”产业体系,加快大模型产业化应用,培育形成工业应用大模型1至2个,培育打造应用场景超20个。
智能制造2.0正在到来
“智能制造2.0正在到来,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其将成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核心驱动力。”国际智能制造联盟荣誉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济在演讲时指出。
何为智能制造2.0?周济称,智能制造的根本任务是实现制造业的数字化发展、智能化升级。人工智能2.0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形成了新一代的智能制造,或者称之为智能制造2.0。
在他看来,每一次工业革命总有一种共性的赋能技术,它能够赋能先进制造,引领和推动工业产业整体实现革命性的转型升级。智能制造2.0将重塑制造业的技术体系、生产模式、产业形态,并将引领真正意义上的工业4.0,实现第四次工业革命。
在国际智能制造联盟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看来,智能制造已成为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共同选择,正催生新研发模式、新产品形态和新业态生态,重塑全球企业竞争力的格局。
面向未来,周济称,今后十年,我国的智能制造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到2030年,规上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转型;第二阶段从2028年开始,深入推进制造业的智能化升级重大行动,到2035年,规上企业基本实现智能制造2.0基本普及,中国制造业的智能升级走在世界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