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28 16:16:20 股吧网页版
清华新规引热议:AI如何合理又安全地融入教学?学生使用AI的边界在哪里?
来源:上观新闻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指导原则》近日系统性地对校园中的人工智能应用提出全局性、分层级的引导与规范。 其中,“教学篇”鼓励学生在遵守课程规定的前提下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工具辅助学习,但严禁将人工智能生成的文本、代码等内容直接复制或简单转述后作为学业成果提交。而“学位论文及实践成果篇”则严禁使用人工智能实施代写、剽窃、伪造等行为。

  清华这一人工智能教育新规引发热议,事实上,沪上各大高校也出台相关的指导原则,确立AI+教育的边界。近日,同济大学正式发布《同济大学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这是校内跨学科团队对标国际框架、对接国家标准研制而制定的系统界定高校教师AI素养的纲领性文本。

  无独有偶,今年早些时候,上海交通大学发布《上海交通大学关于在教育教学中使用AI的规范》(试行版)。有效统筹高等教育教学领域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安全,积极构建人工智能与人类智慧在“师-生-机-环”四元互动教育教学新生态。

  如何将AI合理、安全地融入教学?学生和老师使用AI工具的边界在哪里?上海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做法。

  【AI仅是辅助工具吗?】

  在高等教育的教学中,人工智能的角色定位是什么?仅仅是辅助工具?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岭认为,在人工智能推动人才培养变革的普遍共识下,AI越是无处不在,就越需要HI(Human Intelligence,即人类的智能)来进行互补。在他眼中,“AI+教育教学”要将AI素养提升贯穿全学段,构建“师—生—机—环”四元互动教学生态,强化教师人机协同能力,打造“课赛研”进阶式AI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总体来看,人工智能赋能人才培养,既要发挥技术的高效性,又要保留人文关怀和创新精神,才能真正提升人才自主培养水平。”

  《同济大学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标准》打破“AI是工具”的传统定位,将人工智能定义为教师共同体成员,确立“师—生—AI”三元协同教学新形态。并通过“认知与理解、知识与应用、教学融合、伦理与责任、专业发展”五个维度搭建了通用框架,引领教师从“会用”走向“共创”。

  上海交通大学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不同专业对人工智能作为教学辅助的思考并不相同,学生对人工智能的依赖程度也形成了不同等级。比如,对于编程课,就存在是否应该使用人工智能工具的争议:一方面是担心学生依赖人工智能而影响编程思想的培养,另一方面则认为可以有效提升编程效率。

  在高等教育场景下,这样的人机关系成为了高校的共识:人工智能可以陪伴人学习、可以与人合作学习,但不能替代学习,实现“自主可控”。

  因此,在《上海交通大学关于在教育教学中使用AI的规范》(试行版)中,根据应用风险的差异,将高等教育教学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划分为四种类型:禁止使用、有限使用、鼓励使用、开放使用,从而推进“AI+教育教学”分级分类改革。

  在规范本科教育教学中人工智能工具的使用方面,上海理工大学根据应用风险,将AI使用场景分为“禁止使用”“有限使用”和“鼓励使用”三类。教师作为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应审核AI生成内容,明确使用范围与限制,并在教学大纲中予以说明。

  对于文科而言,AI对真人创作领域直接形成冲击,文科院校如何应对?上海戏剧学院党委书记谢巍告诉记者3句话:“鼓励接触,包容使用,审慎评判。”截至目前,在上戏已立项的21门校级重点课程中,有13门为“AI+”课程;在9项市级重点课程中,有4门为“AI+”课程,AI含量不断提升。谢巍表示,全校正从教育教学、理论建构、平台建设、硅基培养等4个方面,努力适应AI时代艺术生态重塑的新格局。

  【AI如何合理用于教学?】

  在教学中使用AI,是否会影响学生思考的主动性?如何在教学中,平衡自主学习和人工智能支持?

  在上海交大致远学院,香港大学副校长Jay Siegel提出“个人能动性”概念,即:个体自主选择并掌控生活的能力,这是他眼中拔尖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Siegel教授表示,当前生成式AI与社交媒体的普及正导致学生逐渐“外包”了自身能动性,他们过度依赖技术可能引发批判性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退化。他强调,教育不应仅追求标准答案,而应构建以“创造、批判、整理与沟通”为核心的“大脑健身计划”,锻炼完整的思维链条。

  《上海交通大学关于在教育教学中使用AI的规范》(试行版)明确,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在人工智能辅助场景中的自主性与获得感。通过教学反馈机制、学习成效评估等手段,助力学生平衡自主学习与人工智能支持,并关注学生差异化需求,避免因技术门槛或资源不均带来的负面效应。

  上海科技大学在《关于教学中合理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的指导建议》中规定,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原理及课程特点等决定是否允许学生在课程及毕业论文/设计中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同时,教师对于学生在课程及毕业论文/设计中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有相关要求或限制的,需清晰、明确地向学生传达,包括但不限于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是否被允许使用、使用的范围、使用的类型,以及允许使用时的规范性要求等。

  《同济大学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标准》则细化“了解—应用—创新”三级进阶指标,紧扣教育教学关键环节明确具体观测点。各学院可依据学科特色制定“一院一标准”,从而推动教师AI素养培训进入2.0时代,形成“自测—培训—评估”闭环体系,实现教师个性化、持续性能力提升。

  事实上,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运用已经悄然开始,不少高校纷纷开设“智能体”。

  今年6月,上海海事大学以“海事数据基座引擎”为基础,初步构建了具有海事特色的超级智能体。“用学校的智慧系统可以查看校船‘育明’轮的位置和航行轨迹,拉近了我们学生与真实航行场景的距离,课本上的知识仿佛活了起来,对接下来的航行实习感到心里特别踏实。”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学院交通管理专业大二学生宫彬洋在使用了智慧教育的伴学功能后高兴地说。

  11月8日,两款专注于海事教育的人工智能平台——“AI知识库平台”与“智能体平台”在上海海事大学正式发布。现场演示环节中, “海洋与法治大模型”(一期)海商法大模型可通过快速问答和深度解析两种模式提供专业支持。据了解,后续将研发覆盖航运、物流、海洋等学科的专用模型,构建更全面的智能知识体系,未来平台将全面应用于教学实践。

  【学生使用AI的边界在哪?】

  那么,学生在学习成果中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边界在哪里?

  上海科技大学规定,学生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时,应遵循学术诚信原则,确保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追溯性,禁止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生成虚假数据、虚假信息。关注使用中的合规性和版权问题,加强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所生成内容的引用与标注方面的指导。

  承担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任务的教师应在遵循学术诚信的基本原则上,指导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中谨慎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包括但不限于用于辅助文献阅读、润色语言格式等。在课程学习及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在教师明确反对的情况下,学生仍然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完成作业、考试、毕业论文/设计等活动,将被视为违反学术诚信的行为,任课教师有权给予警告、扣分、取消成绩等处理意见,情节严重的根据相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在规范本科教育教学中人工智能工具的使用方面,上海理工大学制定规范明确,学生应提升人工智能素养,遵守学术诚信,禁止直接提交AI生成内容作为作业或成果,强调AI的辅助定位及个人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上海海事大学正在研究相关指导文件,规范人工智能在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明确研究生在学位论文与实践成果中使用AI的规范与边界。新规将严禁使用AI进行代写,并要求导师承担起指导学生正确、合理使用AI工具的职责。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