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以来,受内外基本面分化、美联储官员释放12月降息信号共同影响,锌价波动幅度有所扩大,价格重心稳步上移。展望后市,笔者认为,锌价将维持震荡偏强态势。
内外供应松紧不一
海外锌市场供应紧张局势持续加剧。数据显示,2025年1—9月全球锌市场供应短缺在37.37万吨,与去年同期3.2万吨的过剩格局形成显著反转。这一转变并非偶然,而是西方冶炼厂减产与全球锌矿供应下滑共同作用的结果。
值得关注的是,9月全球精炼锌供应短缺3.57万吨,缺口同比扩大2万吨。10月 LME锌现货对期货合约升水高达323美元/吨,创下近年来新高,充分反映了海外现货市场的紧张程度。近期,欧洲锌升水虽回落至130美元/吨,但仍处于历史高位区间。
加工费变化同样印证了矿端供应偏紧趋势。2026年一季度进口锌精矿加工费指导价区间为 105~120美元/干吨,而当前实际加工费已跌破该区间。上海有色网进口锌精矿指数较前一周下降10.45美元/干吨,至73.05美元/干吨,显示矿端供应偏紧局面仍在持续恶化。
与海外市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锌市场呈现相对宽松格局。尽管10月锌精矿进口量环比下降32.56%,但1—10月累计进口量在434.89万吨,同比增加36.59%;11月前3周到港量环比大幅增加86%,同期港口库存却环比下降12万吨。
国内冶炼企业盈利模式正发生深刻转变。尽管精炼锌生产本身出现亏损,但副产品硫酸价格表现强劲,使得炼企整体利润维持在- 350~200元/吨区间。与此同时,锌精矿企业生产利润最高达5500元/吨的高位。这种利润结构促使企业更倾向于使用自产锌精矿进行生产,且在精炼锌进口窗口关闭、出口窗口打开的背景下,积极筹划精炼锌出口贸易,预计11月国内锌锭出口量将大幅增加。
终端市场结构性分化
锌下游需求正经历显著结构性分化,这种分化既体现在不同应用领域之间,也反映在区域市场差异上。
下游开工率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镀锌、压铸锌、氧化锌等产品的周度开工率分别为57.17%、51.02%和57.25%,变动方向各异。其中,镀锌开工率环比下降0.31个百分点,压铸锌和氧化锌开工率分别环比上升0.72和0.94个百分点,反映出不同应用领域受宏观经济影响的程度存在明显差异。
白电行业作为锌的重要传统消费领域,正面临显著压力。产业在线数据显示,2025年12月,空调、冰箱、洗衣机等产品排产总量较去年同期下降14.1%。其中,家用空调排产同比下降22.3%,冰箱和洗衣机排产分别下降8.2%和1.9%。
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10月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长 23%,达190万辆;国内市场表现尤为突出,当月销量约130万辆,占全球总销量的68%。
基建与地产领域投资需求则持续疲软。1—10月,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下降0.1%;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73563亿元,同比下降14.7%,对传统锌需求形成一定压制。
警惕潜在风险
全球锌库存变化进一步印证市场分化格局。截至11月26日,上期所锌仓单同比大增121%,国内7地社会库存环比下降4%。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LME锌库存同比大幅降低80%,虽环比增长40%,但5.19万吨的绝对水平仍处于历史低位。
宏观层面,美联储降息概率再度回升,为全球大宗商品市场提供流动性预期支撑,利好锌价走势。
从基本面来看,海外市场冶炼厂减产、加工费下行、现货高升水与低库存共同构成强支撑。国内市场方面,精炼锌进口窗口关闭、出口窗口打开,有望推动国内锌产品加速流向海外,既缓解海外供应压力,也为国内价格提供支撑。不过,企业需密切关注出口市场贸易政策变化及需求持续性。
综合来看,在宏观流动性预期改善与基本面供需格局优化的双重支撑下,沪锌将维持震荡偏强格局。(作者单位:广金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