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上铁集团”)11月28日披露,当天上午,首列装载着纺织品等货物的货运列车从张家港北站货场缓缓驶出,开往广东佛山市小塘西站,标志着该货场正式投入运营。作为沪苏通铁路沿线货运车站(货场),张家港北站货场的开通不仅为区域物流降本增效、沿线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积极助力,更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据上铁集团介绍,张家港北站货场地处张家港市长安路民乐村附近,是一座集装卸、仓储、中转于一体的综合性物流基地。货场总占地面积约12.3万平方米,配备2条总长超过1000米的货物到发线及配套装卸设备,设计年到发货物能力约300万吨,可承接钢材、粮食、建材、农副产品等多品类货物运输需求。货场开通运营后,每年可为区域内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成为长江经济带物流运输通道上的重要支点和纽带。
从地理位置上看,张家港北站货场可与苏州港张家港港区无缝衔接,形成“铁路+港口”的铁水联运体系,为后期推出铁水联运“一单制”产品提供了先决条件。“相比全程采用公路运输,未来‘铁路+水运’的运输方案综合物流成本预计将降低18%,时效提升20%以上,全年预计节省物流运输费用近百万元。”江苏华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汉卿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不仅如此,随着物流成本下降,直接推动公司销售半径从500公里延伸至1200公里,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
上铁集团物流事业部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张家港北站货场的开通具有多重意义。首先,该货场的开通将周边产业集群更好融入到整个长三角物流体系,推动区域内各类生产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重新配置整合。其次,“公转铁”规模化运营后,年运量预计将达80万吨,年度碳减排将超1.2万吨,持续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作出贡献。据悉,该货场提供的多种物流组合模式将有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形成物流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发展新路径。
张家港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仲斐斐表示,张家港北站货场投入运营,是长三角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它一举打破了先前张家港及周边地区企业长期依赖公路、水路运输的既有格局,张家港翻开了在“家门口”通过铁路直接发货的历史新篇章。今后,张家港地区的货物可以通过铁路运往国家中西部地区,为支援西部建设开辟了一条高效、经济的货运新通道,也为地方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介绍,下一步,铁路部门将深化与属地政府、企业间的战略合作,构建丰富高效的多式联运体系,探索智慧物流新模式,丰富“门到门”物流产品供给,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