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国际,世界一流湾区都是体育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都是以“体育赛事+体育总部+体育服务+体育科技+体育文化”带动体育产业发展。
今年11月,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竞体项目网球比赛在横琴国际网球中心上演巅峰对决。横琴这片曾见证穆雷、西西帕斯等国际巨星竞技,老牌名将李娜、格拉芙进行赛事推广的区域,再次因顶级赛事聚焦全球目光。
网球竞委会综合协调处副处长吕品德在接受南方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体育赛事尤其是越有影响力的赛事落地,对一个地区的经济拉动效果越明显。体育赛事不仅能与旅游产业结合,还能与多种业态产生联动效应,形成“体育+旅游”“体育+产业”等多元融合模式。
体育赛事不仅是竞技的舞台,更是要素流动的载体、产业融合的纽带、城市品牌的名片。从一片网球场到一座体育新城,从短期消费拉动到长期产业升级,横琴的赛事经济学,本质上是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微观缩影。从WTA巡回赛到全运会赛事,十余年间,横琴以网球为媒,不仅实现了城市活力的全面焕新,更构建起“赛事引流—消费拉动—产业升级—跨境融合”的独特发展路径。
从专业场馆到体育新城
一场顶级赛事的落地,本质是城市综合实力与赛事需求的双向匹配。
“横琴国际网球中心从建设初期起就是一个符合国际化标准的专业网球场馆。我们从2014年启动建设到2025年,至今已走过10年。”吕品德表示,横琴国际网球中心举办了包括WTA、ATP、澳网外卡赛、戴维斯杯等一系列专业网球赛事,基本上每年都有国际或国内的高水平赛事,在赛事运营上实现了连续性与专业化。
除了职业赛事,横琴国际网球中心每年还举办20—30场的业余网球比赛,涵盖青少年、成人以及高校群体,实现全年覆盖,充分发挥了网球中心的公共体育功能。
广州体育学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粤港澳大湾区体育文化研究院副院长王钊表示,凭借在网球赛事领域多年的深耕积累,横琴形成了独特的办赛经验。横琴国际网球中心更是通过设施设备创新,引进了一系列智能化保障系统,其场地条件在国内已处于领先水平。十多年来,横琴不仅完善了酒店、道路交通、停车等基础设施配套,还促进赛事与青少年培养的深度融合,积极发展“网球+”生态;从区位优势来看,“无感通关”“免证刷脸通行”等创新举措落地横琴,让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的资源要素联动、市场联动及空间联动更为顺畅。
除了网球赛事,横琴国际网球中心还进行了多项体育业态的探索与拓展,进一步丰富了横琴体育产业的业态构成。
“首先是匹克球。我们在原有的18片网球场基础上,改造了3片场地为匹克球专用区。目前匹克球已成为场馆除网球外举办频率最高的运动项目,全年平均每个季度都有匹克球赛事,但主要以国内省级及区域性赛事为主,国际赛事还相对较少。未来我们计划进一步扩大匹克球赛事规模,并发展匹克球相关的培训与产业链业务。其次,场馆还配备了乒乓球馆。我们的中心球场可灵活转化为6片羽毛球场,并可根据活动需求调整为篮球场等场地。此外,网球中心旁的水上运动中心也是横琴体育体系的一部分,目前已正式开展水上运动项目。”吕品德说。
如今,横琴的体育氛围不断升温。各种运动项目如网球、匹克球、羽毛球、乒乓球等相继兴起,骑行、跑步、赛艇等运动也逐渐成为居民生活的一部分。
撬动“体育+”产业
体育赛事不仅能联动旅游,更能与多元业态深度融合,形成“体育+”的乘数效应。
“十五运网球比赛11月15日、16日与20日的门票很早已售罄,也对住宿、餐饮和交通形成了明显的消费拉动。”吕品德预估,本地观众的人均消费约为300元左右,而外地观众的人均消费可能达到3000元。
赛事持续激发消费活力,不少旅行社也推出了创新产品。
“记得从知道本届十五运,旅行社有正式参与服务的机会这一消息,我们火速决定要参与进这一国家级盛事。如此盛事在广东举办又在横琴珠海澳门三地都有赛事,必然是客户所想所需的。”广东省拱北口岸中国旅行社副总经理杨崧表示,“跟着赛事去旅行”系列产品设计初期就着力于琴澳珠港跨境四地的服务,搭配四地赛事与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前来观赛的旅客提供更丰富的旅行体验。
杨崧透露,目前最受欢迎的套餐是“珠海横琴香港自选门票+自选酒店+澳门跟团旅游”一程多站套票。“琴澳旅游签是琴澳旅游的一大特色措施,极大便利了在两地观赛又想旅游或往返两地办事的客人,不用酒店搬来搬去,就可来去自如,对于本产品的宣传与推广是起到重要辅助作用的。”
为充分释放赛事综合效应让参与者深度感受横琴“体育+文旅”的独特魅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行政事务局还推出“横琴畅享计划”,以赛事票证为纽带,创新探索“一场赛事带动一座城”的融合发展模式。
赛事的价值不只是短期消费,更在于对产业生态的长期赋能。
吕品德表示,通过短期的赛事体验,未来无论是赛事期间还是非赛事期间,都可能吸引更多游客或投资者来到横琴,从而形成长期的旅游或产业消费。此外,不少人会在此次赛事期间了解到横琴的产业政策与投资环境。
据初步统计,至少已有13家从事体育行业的企业落地横琴国际网球中心。这些企业不仅在此办公,还通过举办赛事、培训、活动等形式为横琴体育产业注入活力,形成了“赛事+产业+服务”的联动生态。
“我们希望横琴国际网球中心不仅是专业网球赛事与培训的基地,更成为横琴体育产业的重要支撑与开放平台。场馆目前已与中国网球协会建立合作基地关系,同时也是澳门网球总会的合作基地,在琴澳体育融合中发挥重要作用。”吕品德说。
近年来,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产业、中医药等澳门品牌工业、文旅会展商贸产业、现代金融产业等“四新”产业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茁壮成长。
王钊表示,体育与横琴“四新”产业存在广阔的合作空间。例如在科技领域,借助横琴常态化举办国际顶尖网球赛事的优势,可通过赛事录像视频解析顶尖选手的技术特点,为国家网球运动员提升竞技水平提供数据支撑与技术参考;可穿戴运动设备研发、虚拟仿真训练系统等科技项目也可落地横琴,依托澳门的国际化渠道走向全球市场。而在中医药领域,体育赛事中难免出现运动损伤,尤其网球运动常见的膝关节损伤、半月板损伤、软组织挫伤等,可探索“中西结合”的康复解决方案。
金融领域的合作同样潜力巨大。王钊表示,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离不开充足的资金支持,未来可依托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政策优势,探索打造国际赛事产权交易中心,设立体育发展基金、合作资金、引导资金等,为赛事运营、产业升级提供多元化资金支持。
探索多元化跨境办赛模式
“上午在横琴为网球选手呐喊助威,在横琴口岸通关就可以直奔澳门看乒乓球比赛了。”来自广州的程先生兴奋地分享,他一天之内接连打卡网球、乒乓球两场顶级赛事,既过足了观赛瘾,还能一站式品尝到横琴的生蚝火锅和澳门的葡式美食。原本他还担心跨境奔波会赶不上赛事,没想到通关便利让行程格外顺畅,“从横琴赛场到澳门赛场的衔接比想象中更便捷,完全不耽误兼顾观赛与游玩”。
除了跨城观赛,琴澳也在不断探索体育融合创新模式。
“在合作落地层面,华发体育与澳门方面已有多个实际项目。首先,在网球领域,华发体育与澳门网球总会签署了为期5年的战略合作协议,正式在横琴国际网球中心设立澳门网球总会内地合作基地,成为其在内地开展业务与培训的重要平台。由于澳门场地资源有限,其暑期与寒假训练营均选择在横琴举行,集中邀请专业教练开展集训。”吕品德说。
在吕品德看来,未来琴澳体育融合的深化方向,将从“赛事互通”迈向“品牌共建”,通过打造具有示范意义的跨境马拉松、自行车赛、网球联赛等项目,推动体育产业、旅游经济与城市品牌的多维度融合,真正实现琴澳两地在体育产业发展上的共赢与共融。
王钊表示,从产业经济学视角来看,区域协同发展的核心逻辑可概括为空间、市场、主体、要素四大关键维度,而体育赛事正是粤港澳大湾区践行这一逻辑的优质载体。在主体方面,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是专业化市场主体,应培育具备资源与实力的赛事运营企业,推动横琴与港澳主体通过市场化合作模式开展项目联动。
“港澳拥有国际化的市场运作理念与对外资源,却受限于空间狭小、体育场地不足的短板,而横琴具备充足的场地资源与政策支持,双方可通过共建赛事场地、承接港澳赛事落地等方式形成优势互补。”王钊表示,横琴办赛能借助便捷通关吸引港澳观众与运营主体参与,既拉动人流与市场主体联动,更能通过赛事场景淡化地域边界,强化“湾区人”的身份认同,为大湾区区域一体化提供强有力的情感纽带与实践路径。
“我们计划将跨境赛事作为琴澳体育深度融合的重要核心方向,并在横琴现有政策体系,尤其是横琴的赛事补贴政策框架下,探索多元化的跨境办赛模式。”吕品德表示,未来琴澳体育产业融合的重点方向,将是推动更多跨境类体育项目的落地,逐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赛跨两城”。
体育赛事的早期通常投入大、成本高、盈利周期长,政策补贴能有效分担前期风险,使项目得以稳定落地。
吕品德表示,目前横琴体育赛事扶持政策在国内属于较为完善且力度较高的一类,对赛事主办方的支持非常有针对性与实效性。整体来看,政策体系内包含多种类别的扶持方案,补贴额度从最低2万元到最高800万元不等,根据赛事的规模、影响力和参与人数分级核定。
王钊表示,依托“一国两制”框架下的独特定位,横琴可在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发展中承担四大先行先试角色:打造体制机制创新“试验场”,以珠澳琴联合办赛为核心抓手,探索跨境体育赛事合作的新模式、新路径,为大湾区体育一体化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体制机制创新经验;横琴可承接港澳赛事的延伸需求,成为港澳赛事发展的“缓冲区”;充分释放横琴的制度优势与政策红利,吸引国际著名体育组织或其亚太区总部落户;依托横琴在科技、金融等领域的产业优势,探索“体育+”等跨界融合的应用场景,为全国体育产业升级提供先行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