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记者伍素文广州报道
在“文化+科技”深度融合下,数智创意产业近年迎来井喷式发展,成为文化产业中的“吸金”板块。数据显示,2024年,文化新业态实现营业收入59082亿元,比上年增长9.8%,快于全部规模以上文化企业3.8个百分点,数字化转型对文化产业推动作用明显。这一赛道有何细分机会,该如何把握?
11月28日,在2025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大会(广东·广州)数智创意路演专场上,中国资本市场50人论坛(智库)发起人兼秘书长、琨山资本集团董事长武良山分享了数智创意产业的投资机会与发展趋势。
武良山认为,一方面,政策持续释放利好,“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另一方面,面对需求升级,消费者对高品质沉浸式体验的需求与存量资产运营低效形成结构性矛盾。这些因素促使“文化+科技”赛道机会爆发。
AIGC正引发动态视觉创作领域的根本性变革,实现从“人工主导”到“智能生成”的跃迁,根据观研报告数据,过去十年全球AIGC领域投融资经历了高歌猛进和周期波动阶段,预计未来仍是受关注度较高的领域。而IDC等机构预测,中国 AR/VR市场在2024-2029年将保持高速增长,CAGR 显著(约40%+)。
武良山认为,由内容与平台双轮驱动下的投资机会值得关注。内容与IP层面的机会丰富,在IP孵化与全链路运营,网络文学/动画/游戏跨媒介改编,IP授权与商品化(文创、联名)等领域可深度挖掘;技术与平台层面如AIGC内容工具与SaaS,AR/VR内容引擎与硬件集成,数据与用户运营平台(CRM/分发)等,技术赋能平台投资潜力巨大。
具体来看,构建IP池并推动跨媒介孵化、打造授权体系实现多元化收入的IP+生态化运营,沉浸式文旅与体验经济,文化表达的“出海新航道”触达全球z时代,困境资产通过“资本+专业运营+科技”重塑价值等将是深度机会。
在他看来,AI重构内容生产,硬件重构空间感知将是未来的核心趋势。赢家将以情感体验为核心,融合AI创造力与硬件表现力。“技术本身是服务和赋能人的喜好,要有温度和情感,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会更关注锁定消费群体的场景的深度挖掘和IP的深度打造。”武良山说。
在做投资决策时,必须平衡风险与监管要求。武良山提到,在知识产权与内容方面需严格遵循版权规范、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及平台监管要求,确保合规运营。技术与体验环节也需审慎评估,包括硬件稳定性及用户体验的持续投入,避免因技术故障或体验不佳影响项目成效。此外,市场层面需警惕同质化竞争加剧和流量成本攀升带来的压力;财务方面则应注意重资产项目投资回收周期较长所隐含的资金周转风险。通过多维度风险管控,为投资提供更稳健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