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证券研报表示,2026年光伏行业进入持续的产能出清周期,后续围绕“反内卷”的产品价格销售措施、企业间并购整合、行业准入门槛的提高以及产品质量标准提高的影响将会逐步显现。光伏行业竞争格局和产业链生态有望优化,存量光伏企业业绩将呈逐步改善趋势。公募基金对光伏板块配置处于低位,低估值和供需格局改善有望吸引更多资金配置。维持行业“强于大市”评级。建议围绕细分子行业头部企业展开布局。具体可关注储能逆变器、多晶硅料、光伏玻璃、一体化组件厂领先企业。
全文如下
【中原电气设备】光伏行业2026年年度策略:反内卷加速市场出清,关注细分领域龙头
2025年回顾和2026年展望:
2025年,新能源电力全部进入市场化交易政策带来光伏阶段性抢装,前三季度国内累计新增光伏装机240.27GW,同比增长64.73%,依然保持强劲增长态势,但抢装结束后疲态尽显,全年需求预期平稳。传统欧美市场增长乏力,亚太、非洲能源需求旺盛,组件进口保持高速增长。光伏行业反内卷政策相继出台以及企业普遍亏损倒逼行业去产能,板块业绩触底回升。板块筑底回升,估值逐步修复。
展望2026年,电网的消纳和承载能力是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集中式电站依赖大基地建设,装机规模有望持续增加,而136号文对电站的收益模型产生深远影响,光储一体化和提高电站自发自用比例将成为趋势,分布式新增光伏装机规模放缓。海外市场,投资税收抵免政策提前到期冲击美国光伏新增装机规模,欧洲电网老化以及激励政策退坡约束市场增量,传统欧美市场将保持平稳,亚太市场电力需求刚性以及中东能源转型有望继续成为新兴市场热点。
投资建议:2026年,光伏行业进入持续的产能出清周期,后续围绕反内卷的产品价格销售措施、企业间并购整合、行业准入门槛的提高以及产品质量标准提高的影响将会逐步显现。光伏行业竞争格局和产业链生态有望优化,存量光伏企业业绩将呈逐步改善趋势。公募基金对光伏板块配置处于低位,低估值和供需格局改善有望吸引更多资金配置。维持行业“强于大市”评级。建议围绕细分子行业头部企业展开布局。具体可关注储能逆变器、多晶硅料、光伏玻璃、一体化组件厂领先企业。
储能逆变器:全球储能景气上行,储能逆变器厂商将充分受益。储能逆变器负责储能电池组的充放电,进行直流和交流的转化,是电化学储能系统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风电光伏装机比例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要求提高、数据中心需求驱动、储能技术进步及系统成本下降,储能电池市场需求持续快速增长。《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新型储能基本实现规模化、市场化发展,支撑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到2027年底,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1.8亿千瓦以上,三年新增超过1亿千瓦。储能逆变器参与者众多,拥有品牌优势、技术优势、高产品渗透率的头部企业将持续领先。
多晶硅:反内卷多措并举有望推动行业困境反转,关注龙头业绩弹性。多晶硅存量生产项目能耗标准大幅提升,无法达标存量企业将整改或者退出市场。头部企业拟成立并购基金平台,整合行业弱小产能,进一步控制行业供给,推动行业去产能。多晶硅价格触底回升,跨越领先企业盈亏平衡点。多晶硅行业处于周期低谷位置。建议关注具备规模优势、成本优势和资金优势的头部厂商。
光伏玻璃:市场化出清占主导,长期关注龙头企业。光伏玻璃行业进入产能优化与集中出清阶段,千吨线以下窑炉因成本劣势大部分已退出市场,千吨线以上大窑炉虽有部分冷修,但主要为行业主动优化产能结构的结果。2026年,光伏玻璃需求增速将放缓,薄型化、多功能复合产品有望成为新增长点,窑炉冷修复产趋于谨慎,产品价格有望小幅修复。建议关注具备成本优势和资金实力的头部企业。
一体化组件厂:竞争格局稳固,业绩有望见底回升。光伏组件环节的“反内卷”政策已形成“法律规制+行政监管+行业自律”的完整体系。一体化组件厂已大幅削减资本开支,供给收缩将切实减少行业供给。大型组件产生依托自身在光电行业的技术积累以及下游良好的客户资源,向储能领域进行业务延伸,如聚焦工商业及大型储能电站,构成潜在重要业务增长点。一体化组件厂商竞争格局稳定,在市场经营环境恶劣的条件下,头部集中趋势愈发明显。建议中长期关注资金储备充足、技术领先的头部一体化光伏企业。
风险提示:全球光伏装机增速放缓风险;国际贸易摩擦风险;阶段性供需错配,产能过剩,盈利能力下滑风险;政策落地不及预期风险;产能出清周期拉长,行业持续低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