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晨明,广发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
倪赓,广发证券策略资深分析师
2025年,在新质生产力引领下,DeepSeek算力平权、具身智能、创新药BD出海、新消费等新兴产业赛道涌现,资本市场投资范式正在经历“新旧转换”。为此,广发证券策略研究团队从宏观周期驱动力、前瞻映射信号、渗透率景气指标、择时实践指标等四大维度,构建了一套较为清晰且简便的新兴产业投资方法论,可以为投资者提供参考。
一、驱动认知:两大宏观因子驱动产业成长
从长周期视角看,新兴产业生命周期曲线的方向与斜率取决于背后宏观生产函数因素的趋势变化,一个是技术因子带来的新科技赛道、另一个是人口因子带来的新消费赛道。
第一,技术周期是新兴产业崛起的核心引擎,关键在于把握技术成熟度“奇点”。从全要素生产率视角看,每一轮技术革命都会带来生产力的跃升。根据2024年Gartner新兴科技技术成熟度曲线,AI超级计算、生成式AI等技术有望在2-5年内技术成熟,空间计算、超级应用等将有望在5-10年内技术成熟,而6G、通用AI等技术距离成熟应用仍需10年以上时间。可控核聚变、量子纠错等尚处于0-1起步阶段,但已具备颠覆性潜力,值得长期跟踪观察。需要提醒的是,技术周期驱动背后需要展望下游应用场景革命,下游产业想象空间大小决定新兴产业的投资延展性与持续性。例如AI技术周期下,大模型技术正沿着“基础推理→Agent代理→通用智能”路径迭代,推动人机交互升级、决策系统重构和科研辅助革新,催生大量全新应用场景。
第二,人口结构变迁则主导了新消费赛道的演进方向。2010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见顶后,人口红利逐步转向“工程师红利”,2022年人口首次负增长则进一步加速消费结构转型,尤其是亟需打造适合新人口结构的新消费场景。通过“代际划分、老龄化率、出生率、户均人数”等四大人口数据,我们可以观察如下新消费趋势:Z世代消费贡献增长带动谷子经济、潮玩等主题崛起;中度老龄化社会催生养老服务、中药、康复器械等长期需求;少子化趋势推动医美、化妆品、轻奢等“自我投资消费”爆发;家庭规模小型化则促进即时零售、宠物经济等领域快速成长。对比东亚其他发达国家的消费变迁史,当前我国消费市场可能进一步走向无品牌倾向、朴素化、本土化和追求精神化。
二、信号识别:三大映射提前锁定投资方向
新兴产业投资的关键在于“提前布局”,通过政策、海外、一级市场三大映射信号,可有效提升投资胜率。
第一,政策映射聚焦“自上而下”的系统性布局。产业政策周期与资本市场表现高度契合,如2020年的“双碳”、2022年的“国家安全观”以及2023年以来的“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等。投资者可以重点关注三大政策信号:五年规划与有关会议中的产业表述,尤其是首次提及的领域;国家最高决策层的新提法新要求;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产业指导意见与行动方案。
第二,海外映射关注龙头公司股价与事件催化。科技产业的“全球认同”特征显著,以AI产业链为例,美股科技龙头股价波动对A股相关产业链具有较强带动作用。此外,海外科技催化事件也值得重点跟踪,包括现象级产品发布(如GPT大模型)、科技巨头财报中的AI资本开支与Tokens调用量数据、全球产业大会(如世界机器人大会)等。
第三,一级市场映射跟踪PE/VC、并购与IPO动态。PE/VC机构对新兴产业的敏感度领先于二级市场。根据投中研究院数据,2025年上半年人工智能领域融资占比达7.06%,创下近十年峰值。具身智能领域更是涌现出多起大额融资案例,部分企业四个月内融资超11亿元。同时,并购与IPO市场动态也能反映产业热度,2025年以来AI、机器人企业借壳上市与赴港IPO进程加快,科创板“科创成长层”专门吸引未盈利新兴产业企业,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重要信号。
三、景气观测:三类渗透率指标判断产业阶段
渗透率是衡量新兴产业景气度的核心指标,通过产业渗透率、海外渗透率、供应链可控率三类指标,大概可以判断产业所处发展阶段。
第一,产业渗透率重点关注“增长加速度”。以AI产业为例,根据Canalys数据,2025年AI手机、AIPC全球渗透率预计将突破34%,成为确定性较高的景气赛道;高等级智驾、人形机器人、AI眼镜等领域的当前渗透率虽然较低,但未来需求确定性强,预计2030年有望实现突破性进展,可以长期关注和布局。对于投资者而言,跟踪渗透率的“一阶导”(即增长速度),比单纯看渗透率数值更具参考价值。
第二,海外渗透率关注全球市占率及海外收入占比。对于创新药领域,可通过海外License-out交易市占率衡量出海竞争力。根据医药魔方数据,2025年上半年我国创新药重磅交易(≥10亿美元)占比已从2021至2024年期间的22%跃升至40%,国际话语权显著提升。对于新消费领域,海外收入占比是重要观测指标,某头部潮玩品牌公司的2024年海外营收占比提升至38.85%,其中北美地区增速超550%,展现出强劲的全球扩散能力。此外,海外门店数量占比也可作为有效替代指标,辅助判断产业出海进度。
第三,供应链可控率关注自主可控进程。半导体设备领域的供应链现状具有代表性,去胶设备可控率较高,而光刻机、检测设备等领域仍处低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投资者可通过两类数据跟踪:一是第三方发布的直接数据;二是国内龙头企业营收规模占比的“间接”数据。一般而言,国内龙头企业营收规模占比越高,代表国内龙头在该领域的竞争力及话语权越强。建议重点关注“国内竞争力较低+营收占比快速提升”的环节,如AI服务器、医疗设备等领域。
四、指标实操:三类指标信号把握买卖时机
新兴产业波动率较高,精准择时至关重要,通过买入、扩散、风险三类指标组合,可有效提升投资决策的准确性:(1)买入指标:一是产品百度搜索指数,如DeepSeek搜索指数峰值超过ChatGPT,反映市场关注度;二是全球竞品排名,如用SuperCLUE测评结果比较AI模型应用能力和推理能力;三是用新兴产业主题指数PEG比较投资性价比。(2)扩散指标:一是Capex,如用北美四大云厂商与国内互联网大厂资本开支研判AI算力需求;二是一致盈利预测,优先关注当前由负转正环节,如芯片指数;三是龙头订单活跃度,如机器人大额订单;四是60日均线强势股占比观测行情扩散程度。(3)风险指标:一是用拥挤度观察板块的资金集中度与交易情绪热度。为避免单日异常波动,可计算板块成交额占比MA5,越接近100%分位数,风险系数越大;二是通过基金超配比例看机构筹码拥挤程度。
新兴产业投资既是对未来趋势的预判,也是对研究方法的考验。投资者除了需要建立相应的研究方法与框架体系,熟悉相应的信号指标,还需要持续关注产业链上下游和代表性公司的动态。需要注意的是,新兴产业虽成长潜力巨大,但也面临技术迭代、政策变动等风险,投资者应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合理配置仓位,在把握投资机遇的同时做好风险防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不及预期,技术、产业和应用落地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