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新成立基金规模同比上升10.25%、五大行新设AIC(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基金规模合计达1980亿元、All in AI(全面投入人工智能)成为创投机构新战略……记者从11月27日举办的第19届中国投资年会·有限合伙人峰会上获悉,近期我国创投市场持续回暖,科创领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业内专家表示,随着我国科创实力的不断提升,以及政策对于创投的进一步支持,更多资金正在涌入科创赛道,助力我国前沿产业的持续发展。
据投中信息统计,2025年前三季度新成立创投基金规模达1.78万亿,同比上升10.25%,投资事件规模达9120亿,同比上升19.98%。其中,科技正在成为创投关注的焦点。
“从市场来看,国资已成为创投市场中最重要的资金力量,占比高达75%至80%,发挥着市场‘压舱石’的作用。同时,社保、AIC等长期资本的入场显著改善了市场流动性,预计科技创投市场将迎来进一步的回暖。”投中信息CEO杨晓磊表示。
投中信息副总经理、研究咨询事业部总经理吴浠分析指出,去年国办发布的《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对于尽职合规责任豁免机制健全的要求,为国资进行了解绑,也撬动了更多资金涌入科技创新股权投资赛道。
“今年围绕AI、具身智能等领域,创投市场募资端明显有所回暖,市场情绪持续向好,同时明显感受到国有资金投资意愿的提升。特别是针对盈利较差的早期科创企业投资,国资有所突破,进一步带动了科创赛道的热度。”吉利资本首席执行官兼管理合伙人曹项对记者表示。
在新涌入的资金中,AIC股权投资的增长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日前,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双双发布公告,宣布旗下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获准开业的事宜。至此,6家国有大行AIC已配齐,3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拿到AIC牌照。据投中信息统计,截至2025年11月,五大行新设AIC基金数量合计99只,规模合计1980亿元。
“自政策要求扩大AIC股权投资试点以来,我们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目前与18个试点城市签署基金意向规模超2000亿元,累计设立的基金管理规模超900亿元。”工银投资副总经理、工银资本董事长陆胜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我们将进一步聚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先进制造、新能源等硬科技领域,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
对于AIC的活跃,吴浠认为,银行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AIC作为国家重要银行系非银行金融机构,为银行资金重返创投市场提供了合规通道,在政策的支持下,AIC正在持续加大力度参与创投。
“AIC资金雄厚且具备股权投资基因,其出资有望进一步解决科创投资的资金难题。我们也关注到相关机构正在探索科创投资和银行风控管理之间的权衡,未来有望发挥更大的作用。”吴浠说。
实际上,在各项利好带动下,各路资金正在加速涌入科创赛道,保险等长期资金也更进一步聚焦相关领域。
北京泰康投资CEO黄升轩表示,保险资金总规模稳健增长,股权配置比例不断提升,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各占一半。保险资金需兼顾久期匹配、现金流和风险管理,因此增加股权和另类资产配置成为趋势。
吴浠也认为,险资在创投方面的配置仍有上行空间。“随着全民保险意识提升,险资对私募的配置将持续增长。不过险资风控要求极高,风险因子占用资本金问题仍是制约,若政策能放松风险权重要求,将释放更大投资潜力。”
展望未来市场,杨晓磊指出,创投行业的拐点已经有所显现,“可以预期在2026年到2027年,市场将被注入更充裕的资金,也将使得整体募资进入上行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