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期债市场窄幅波动。10月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多数有所回落,内需仍显疲软,但央行综合运用买断式逆回购、MLF等工具,持续向市场注入中期流动性,短期内全面降息的必要性较低,期债价格上行的空间有限。
政策仍待发力
10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较9月回落1.6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17%,弱于历史平均水平。工作日减少及生产收缩是工业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当月,受长假影响,开工天数减少;此前公布的10月制造业PMI为49%,较前值回落0.8个百分点,采购量收缩、生产扩张放缓,预示工业有所走弱。出口方面,“抢出口”效应减弱,但后续,中美经贸关系阶段性缓和,出口有望逐步修复。
消费方面,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63万亿元,同比增长2.9%。当月,节假日带动餐饮收入同比增长3.8%,较前值提升2.9个百分点。“双十一”前置推动下,限额以上单位吃、穿、日用品类零售额分别增长8.0%、6.3%和7.4%。然而,受“以旧换新”政策红利减弱及高基数影响,家电类和家具类零售额同比分别回落14.6%和增长9.6%,增速较上月明显回落。当前,消费增长主要依赖节假日与促销,可持续性有待增强,居民消费仍需政策支持。
投资方面,1—10月,房地产投资累计同比回落23.0%;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回落6.7%,而航空航天、信息服务、新能源等新兴领域投资仍具韧性;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回落12.1%。后续,随着财政政策的逐步落地,基建投资有望企稳回升。
年内降准降息预期下降
央行11月24日发布公告称,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11月25日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10000亿元MLF操作,期限为1年。考虑到本月有9000亿元MLF到期,央行通过MLF月内净投放1000亿元,该工具已连续第9个月超额续作。央行此举符合市场预期。为应对潜在的流动性收紧风险,央行通过MLF和买断式逆回购向银行体系注入中期流动性,有助于资金面合理充裕。
近期发布的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明确提到,央行将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社会融资条件相对宽松;根据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做好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持续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密切关注海外主要央行货币政策变化,持续加强对银行体系流动性供求和金融市场变化的分析监测;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年内,货币政策将延续支持性立场,但降息降准预期下降。
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实际GDP同比增长5.2%,完成全年5%左右的增长目标的进度良好。在此背景下,政策进一步加码的必要性降低,短期内实施全面降息、大幅提升流动性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不高,期债上行空间有限,很难突破震荡局面。12月将召开重要会议,其关于稳增长、防风险以及财政、货币政策的协同部署,将成为债市下一阶段走向方向的关键指引。
(作者单位:新纪元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