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强11月2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会议指出,推进基本医保省级统筹是健全全民医保制度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更好发挥保险互助共济优势,增强医保制度保障能力。要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合理确定省级统筹的基金管理模式,提高基金使用效率。要协调推进基本医保省级统筹和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加快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完善医保支付和服务价格调节机制,更好满足群众就医需求。
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医保经办专业委员会委员田浩伶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微信采访时表示,省级统筹的本质是总体上重构医保治理体系。需把握两大平衡,既要强化基金共济与公平性,也要避免“一刀切”削弱地方积极性;既需顶层设计统一规则,亦要留出适配地方医疗生态的政策空间。未来两年是制度定型关键期,各省份应加速探索差异化实现路径(如长三角区域协作、欠发达省份渐进并轨),为国家层面统筹积累经验。
专家:可从三方面完善基本医保省级统筹
当前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工作还有哪些方面有待完善?
田浩伶认为,可以关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基金统筹模式与责任分担机制需精细化。需特别关注省级统筹和地方基金是否实现“统收统支”精细化管理。
例如,明确缺口分担比例,全国省级调剂金对地方缺口的补偿比例缺乏统一标准,各地需因地制宜建立与地方财政能力、基金绩效挂钩的分担公式。强化预算刚性约束,部分地区基金预算与执行脱节,需建立全省统一的基金运行预警指标体系。
其次,加强分级诊疗协同,优化资源下沉机制。在支付方式改革方面,要引导资源适配基层。目前,DRG/DIP支付在三级医院成效显著,但基层医疗机构因病例组合简单、数据能力弱,难以适用标准支付规则,需在医保支付改革条件下合理引导资源适配。
最后,数据壁垒与经办服务能力制约统筹效能。一方面,信息孤岛问题突出,应注重省级平台与地方信息平台建设、医保与卫健系统互通等系统建设,避免重复建设,以免影响分级诊疗转诊效率。另一方面,针对基层经办能力薄弱的问题,可以探索推进经办服务标准化并探索省级垂直管理试点,让省级经办“一把尺子量到底”。
鼓励促进全民阅读的新技术、新载体、新设施等开发应用
会议还审议通过《全民阅读促进条例(草案)》,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修正草案)》。
会议指出,要从法律上为全民阅读提供保障,让人民群众通过阅读不断获取知识、增长智慧。要加大优质内容供给,建设用好全民阅读设施,完善青少年、老年人等不同人群阅读服务,鼓励促进全民阅读的新技术、新载体、新设施等开发应用,创新开展丰富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增强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修正草案)》,决定将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会议指出,要强化法律约束,进一步加强行业监管和财会监督,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促进注册会计师诚实守信、依法履责,推动注册会计师行业健康发展,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护投资者权益、提升企业经营水平等方面发挥应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