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注资政府投资基金间接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投向的一大亮点。
南方财经记者注意到,日前,广东省财政厅发布公告称,将于11月28日发行100亿30年期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拟募集资金投向广东省政府投资基金。叠加此前深圳、广州等地的发行规模,广东年内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债投向政府投资基金近200亿元。
事实上,除了广东之外,今年多个省份都在探索专项债投向政府投资基金。近期四川、上海等多地也密集披露专项债发行计划,资金用途均指向政府投资基金。据公开信息统计,今年以来全国地方政府专项债投向该领域的规模已达825亿元左右。
业内人士指出,专项债投向政府投资基金,为专项债资金运用开辟了新方向,也为政府投资基金注入了新的活力。专项债资金投入政府投资基金具有灵活性、融资成本更低等优势,此外与政府投资基金“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定位上存在一定的契合。
多地探索专项债投向政府投资基金
今年6月,北京率先尝试将政府专项债用于政府投资基金,发行金额100亿元专项债注入北京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这一创新做法迅速在多地得到推广,其中广东的动作尤为频密。
今年8月,广州在本级新增专项债券72.5亿元资金中,首次安排20亿元资金投向政府投资基金。深圳紧随其后,11月24日,深圳发行65.2亿元10年期专项债券,投向深圳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若叠加此次发行的100亿元,年内广东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债投向政府投资基金规模近200亿元。
南方财经记者注意到,除了广东以外,四川省财政厅也计划在11月28日发行50亿15年期专项债券,投向成都市创业投资基金;上海市财政局也将于11月28日发行30亿元15年期和20亿元20年期专项债券,分别投向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和浦江创源基金。
这意味着仅11月28日这一天,全国投向政府投资基金的专项债发行规模就达到200亿元。如顺利落地,年内地方政府专项债投向政府投资基金的规模将达到825亿元左右。
上述趋势的出现源于政策层面的关键突破。此前,依据规定,地方政府不得将专项债券作为政府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各类股权基金的资金来源。
直到2024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优化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的意见》,提出 “扩大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实行专项债券投向领域‘负面清单’管理,未纳入的项目均可申请专项债券资金” 。其中,“负面清单”中并不包括“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为上述尝试打通了路径。
更灵活且有利于撬动社会资本
业内人士认为,专项债投向政府投资基金为专项债资金运用开辟了新方向,也为政府投资基金注入了新的活力。
平安证券分析师刘璐、张君瑞认为,专项债用于政府投资基金本质上也是用作资本金,但这种使用形式要比直接用作资本金更灵活且有利于撬动社会资本。
“一方面,专项债用于政府投资基金意味着注资不必再一一对应到项目,有利于提升注资的灵活性;另一方面,政府投资基金往往会采取‘直接投资+子基金投资’模式,而子基金投资模式下能够撬动社会资本用作资本金。”刘璐、张君瑞表示。
中证鹏元研发部高级董事吴志武认为,相比保险、银行等其他社会资金,专项债资金支持政府投资基金具有一些优势。比如融资成本更低,且在债券还本付息得到保障的基础上,地方政府可以将基金更好地聚焦于政策目标的实现上。
期限匹配度则成为另一关键契合点。广州市社会科学院财政金融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闫志攀向南方财经记者表示,从时间维度看,专项债发行期限覆盖1年至30年多品类,平均期限超过15年,广东此次投向政府投资基金的专项债券期限更是高达30年,这与硬科技产业5-10年的技术研发周期、10-15年的产业培育周期相对契合。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未来此类专项债的发行规模能有多大、对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发展规模的影响,以及最终的投资效果如何,仍有待进一步观察。此外,由于专项债具有刚性兑付要求,需建立后续的运营管理机制,确保专项债的收益覆盖及风险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