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李丹)未来五年,北京“人工智能+视听”产业将迎来系统性变革,技术平台、内容创新、场景赋能、服务优化与安全信任五位一体的发展框架正在形成。
北京市广电局联合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科委及中关村管委会、市发展改革委、市政务和数据局等五部门日前发布《北京市促进“人工智能+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9年)》,即“人工智能+视听PILOT领航计划”。该计划通过技术、内容、场景、服务、安全五位一体的系统性部署,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视听产业深度融合。
“人工智能+视听PILOT领航计划”涵盖五大方面:
在技术层面,实施Platform(技术平台)计划,全力攻坚关键核心技术,布局垂类大模型研发,打造全国领先的大模型调优工场。
在内容层面,实施Innovation(内容创新)计划,推动AI技术在电视剧、网络剧、纪录片等全链条生产中的规模化应用。
在场景层面,实施Landscape(场景赋能)计划,推动技术与各类场景深度融合,赋能智慧影棚剧院、文商旅体融合和终端应用。
在服务层面,实施Optimization(服务优化)计划,搭建智能体开发平台、数字资产交易平台和产业发展服务平台。
在安全层面,实施Trust(安全信任)计划,探索数据分类分级和“监管沙盒”机制,建设高质量视听数据集。
人工智能技术正以“全链条渗透”方式重塑视听产业生态。AI将深度嵌入创意构思、剧本生成、分镜设计、素材创建、特效合成、配音配乐等全链条。根据《2025中国广播电视全媒体发展报告》,全国97%的省级电视台已广泛使用各类AI技术与工具,内容创作质量和效率大幅提高。
在资本市场层面,AI赋能与内容价值重估已成为传媒互联网行业增长的核心驱动力。中国银河证券研报指出,展望2026年,业绩驱动+AI赋能仍是传媒互联网行业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同时,AI赋能不断深化的AI应用及产业链相关子板块也值得关注。
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AI影视创作将在五年内迎来爆发期。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北京市此前已发布《科技赋能文化领域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突破一批文化和科技融合关键技术,打造10个以上科技赋能文化标杆应用场景。到2027年,北京市将促进100项以上新技术新产品应用推广,建设一批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和产业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