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27 22:43:09 股吧网页版
变局中寻路:中国银河把脉2026,勾勒“十五五”投资新蓝图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崔文静北京报道

  “当前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机制已从‘危机应对’转向‘主动治理’,市场内在稳定性显著增强。”11月26日,中国银河证券总裁薛军在该公司举办的“变局·飞跃——2026年度策略报告会”上如是说。

  这场汇聚国内顶尖学者与投资者的盛会,在北京拉开帷幕。面对“十五五”开局之年的复杂环境,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在主题演讲中提出“两个变局、一个飞跃”的核心框架——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从土地财政向新质生产力的转型变局,以及人工智能驱动的科技飞跃。

  他指出,2026年中国经济将围绕“ReNew”主线展开:全球“新格局、新周期”与“再平衡、再泡沫”并存,国内“新蓝图、新起点、新质生产力”与“再通胀、再改革、再配置”协同推进。

  全球格局重构下的中国经济新方位

  “全球命运的齿轮正在转动,我们正站在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节点。”章俊在演讲开篇如此形容当前的经济形势。他系统阐述了从长期到近期的三重挑战:长期的“3D挑战”(人口老龄化、债务危机、逆全球化)、中期的“螺旋向下”机制(刺激政策推升贫富差距进而引发民粹主义和地缘政治风险),以及近期的“三重拐点”(美国政治转向、中国经济转型、全球科技飞跃)。这些因素相互交织,构成了当前复杂的宏观图景。

  在分析2026年全球经济趋势时,章俊提出了“分化和收敛”的判断。他认为,虽然全球经济增速将继续小幅下降,但发达经济体与新兴市场的增速差将有所收敛。“根据IMF最新预测,2026年亚洲的经济规模将首次超越北美和欧洲,这标志着全球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与此同时,中美经济结构也将出现显著变化:中国在“十五五”规划中特别强调提高消费比例,而美国则在制造业回流和AI投资的驱动下更多转向投资。

  章俊特别强调,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中国需要把握“创造性破坏”带来的机遇。他援引诺贝尔经济学奖研究成果指出,政府需要同时扮演“投资者”和“保险者”的双重角色。“一方面要通过制度供给和研发投入激发创新活力,另一方面要通过社会保障体系缓冲转型冲击,这是实现平稳转型的关键。”

  针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章俊用“三个新”和“三个再”进行了概括。“新蓝图、新起点、新质生产力”勾勒出发展方向,而“再通胀、再改革、再配置”则指明了实现路径。他认为,2026年中国经济将呈现多重再平衡特征:外需与内需的再平衡、供给与需求的再平衡、名义变量与实际变量的再平衡。这一过程虽然会带来短期阵痛,但将为中长期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资本市场新生态与资产配置逻辑重构

  薛军在开幕致辞中透露,中国银河证券作为国内头部券商,目前服务全球超1800万客户,托管资产规模突破5万亿元,业务网络覆盖全球5大洲35个市场。这一全球化视野为理解当前资本市场变革提供了独特视角。章俊在演讲中指出,当前资本市场正在经历从“周期性波动”向“结构性变革”的范式转换,传统的分析框架需要全面更新。

  “资产价格与经济基本面的传统关联正在被重构。”章俊指出,其背后是经济驱动力从传统要素投入向创新驱动转变,增长逻辑从周期波动向结构升级演进。中国银河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张迪在后续演讲中进一步阐释,这种转变在宏观数据上表现为经济增长和通胀的波动率显著下降,而在资产价格上则体现为不同板块之间的显著分化。

  张迪则提出了具体的资产配置建议。他认为2026年资本市场将呈现“经济再平衡,温和再通胀”的双重特征。在政策层面,他预计财政政策将保持必要的支出强度,货币政策则延续稳健基调,通过多种工具组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具体到资产表现,他特别提醒投资者关注“三个价格”的变化:人民币汇率、中美利差和股债相对价格。这些价格变量的互动将决定不同类别资产的表现节奏。

  中国银河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杨超则从市场层面给出了详细解读。他认为2026年A股市场将呈现“盈利接棒估值”的特征,市场驱动力从估值修复向盈利增长转换。在投资主线上,他建议重点关注“两条主线+两条辅助线”:全球科技变革与国内产业升级构成双主线,消费复苏与企业出海形成双辅助线。这种多层次的投资机会恰恰反映了中国经济转型的多元特征

  在圆桌论坛环节,来自工银瑞信基金、易方达基金、长盛基金等机构的投资专家进一步探讨了具体配置策略。多位专家认为,当前资本市场正在形成“双向开放”新格局:一方面是境内投资者加大全球资产配置,另一方面是国际资本持续增配中国资产。这种双向流动既带来新的机遇,也对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双轮驱动

  本次策略会特设的六个分会场从不同维度深入探讨了产业投资机会。在科技AI分会场,中国银河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计算机首席分析师吴砚靖指出,人工智能发展正从“模型驱动”向“应用驱动”转变。“2026年将是AI应用落地的关键年份。”她表示,“模型平权趋势下,AI-First型企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她特别看好端侧AI、内容生成、企业智能体、行业解决方案和社交陪伴五个方向的投资机会。

  通信首席分析师赵良毕从基础设施角度补充道,AI算力需求正在推动通信产业升级。“云厂商的AI资本开支增长,带动了从光通信到铜缆的全产业链发展。”他预计,在“十五五”期间,卫星互联网、量子科技等新兴领域将实现技术突破与商业落地的良性循环。

  在智能制造分会场,机械首席分析师鲁佩分享了对人形机器人产业的观察。“2025年已成为人形机器人的量产元年,2026年有望加速出货。”她分析说,“特斯拉等企业的技术突破正在推动整个产业从实验室走向工厂。”她特别强调,不同应用场景的差异化需求将催生多样化的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

  医药消费领域同样孕育着深刻变革。中国银河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医药首席分析师程培认为,医药行业正在经历“硬科技”转型。“从创新药到医疗AI,医药行业的技术壁垒持续提升。”他表示,“具备真正创新能力的企业将在新一轮竞争中胜出。”他建议投资者关注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药企和医疗器械公司。

  消费领域的创新同样令人瞩目。中国银河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大消费组组长何伟指出,中国消费市场正在形成“双轮驱动”新格局:一方面是科技消费持续创新,另一方面是新消费场景不断涌现。他补充道,“特别是在出海方面,中国消费品牌正在从‘产品出海’向‘品牌出海’升级。”

  纵观各分会场的讨论,科技创新与全球布局成为共同关键词。从人工智能到商业航天,从生物医药到智能消费,中国产业正在多个前沿领域实现突破。这种全方位的创新活力,正是中国经济转型中最值得关注的亮点。正如章俊在总结时所言:在变局中识别机遇,在飞跃中把握未来,这既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