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记者郑康喜广州报道
今年以来,近20家国内外科技巨头与跨界品牌密集发布AI/AR眼镜新品。在此背景下,行业呈现出技术迭代加速、市场规模扩容、生态格局初显的三重特征。
技术迭代主要集中于AI大模型与光学技术的突破上。其中,微显示与光学模组作为显示功能的核心,直接决定设备体验与产业落地速度。“显示+ AI +生态”的融合趋势,对二者提出了轻量化、高亮度、低功耗的严苛要求,其技术突破与协同演进成为破解行业瓶颈的关键。
11月27日,在2025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大会(广东·广州)文化智造路演专场上,谷东科技有限公司COO曹炳辰表示,轻量化的光波导技术一定是AR+AI头显的终极方案。“谷东从成立的第一天就锚定光波导这一个方向。”
路演现场,曹炳辰介绍了在光波导方面谷东科技的三大竞争优势:自主可控的光学材料和核心器件的研发能力、多重技术壁垒和自适应商业化闭环体系、具有独特的显示效果和最佳的成本优势。
“我们是行业内唯一同时掌握阵列光波导、全息光波导全谱系技术研发能力,并唯一实现光学材料、光学模组、整机设计开发与生产、AI算法全链条覆盖的企业。”曹炳辰说。
作为一家成长于广东的年轻科技企业,谷东科技自研新型光学材料的光波导模组成功打破科思创、Digilens等国际巨头长期垄断的局面,填补了行业内急需的阵列、体全息光波导在新材料及新工艺的空白。
目前,AR+AI眼镜核心硬件技术的突破,正在为行业爆发奠定基础。光学方面,超薄光波导镜片实现量产,部分产品厚度已降至0.7mm,兼顾轻量化与显示效果。
在曹炳辰看来,AR+AI眼镜的镜片必须做到极度轻薄,又要兼顾显示,还要避免户外亮度不够看不清楚、彩虹纹效应,外部漏光等问题。基于底层材料科学“卡脖子”问题的重大突破,谷东科技不仅能降低材料和生产成本,还能完美解决外界漏光、彩虹纹等问题,加速光波导技术的产业化进程,促进AI眼镜行业发展。
在光波导成本控制上,谷东科技通过自研实现了成本大幅压缩:在核心材料端,自研GDPA3光取向染料成本仅为进口产品(如SD1)的1/10,曝光剂量降至主流产品1/5;在生产端,单片波导成本降至10-30美元,较进口方案下降60%—90%。
由于C端市场的爆发,谷东科技最近开始扩充产线,C端产品也正在产能爬坡阶段。曹炳辰透露,在AI概念火热下,预计AR+AI会迎来爆发时期,到今年年底有望实现1万台左右的出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