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馥莉最终还是告别了娃哈哈集团,是不得不离开,但可能也是为了更好地出发。
工商信息显示,31岁的许思敏接替宗馥莉出任娃哈哈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娃哈哈集团,这个承载着两代人记忆的饮料企业,也正式告别了由宗氏父女掌舵的时代。
自2024年2月宗庆后逝世后,宗馥莉的接班之路可谓跌宕起伏,先后历经“接棒—辞职—复归—再辞职”等阶段。如今,这场持续19个月的权力博弈,最终以她的离场落幕。
与2024年7月那场“以退为进”的辞职不同,此次卸任带着战略转移的决绝,留下的却是娃哈哈品牌分裂、股权纠纷与企业关系重构等多重挑战。
宗馥莉的首次辞职,距离其父宗庆后逝世尚不足5个月。彼时,她以“经营管理合理性遭大股东等质疑”为由,辞去娃哈哈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职务,引发市场震动。
回溯起来,此次辞职背后实则潜藏着控制权的激烈交锋。宗馥莉接班后,推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不仅更换多名中高层管理者,清退多名娃哈哈集团“老臣”,还启动渠道变革,计划淘汰部分经销商,同时大力扩张自己掌控的宏胜集团产能。
宗馥莉的辞职更像是一种谈判筹码,通过施压倒逼其他股东让步,最终在“友好协商”后重返岗位,上演“女王回宫”戏码,于当年8月正式出任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完成法定代表人变更。
如果说宗馥莉第一次辞职是虚张声势的“战术性撤退”,2025年9月的第二次辞职则是她深思熟虑的“战略性离场”。
这一次,她没有回头,也不可能再回头。核心差异在于博弈格局的根本变化。
一方面,商标权争夺陷入死局。大股东紧握一票否决权,阻止“娃哈哈”商标向宏胜系转移,也否决过“娃哈哈”商标的使用权。
9月13日,曾有消息称,宏胜系公司发布通知,决定从2026年开始使用新品牌“娃小宗”。10月23日又发生逆转,据媒体报道,宏胜系业务员向经销商发布通知称,明年继续销售娃哈哈品牌产品。
另一方面,家族遗产纠纷加剧消耗。2025年7月,宗馥莉遭三名非婚生弟妹起诉要求分割22亿美元信托资产,后续香港法院冻结相关账户,让宗馥莉陷入“内忧外患”的困境。
关键是,她已完成战略布局:通过“宏胜系”掌控生产与销售渠道,并推出新品牌“娃小宗”,为脱离娃哈哈品牌做好了准备。
这意味着,宗馥莉此次辞职不再是谈判手段,而是她放弃对娃哈哈集团的直接掌控,转向经营自有商业版图。
由此,宗馥莉也完成了从“继承者”到“创业者”的角色转变。
她不再执着于掌控父亲留下的品牌帝国,也不再需要通过权力斗争实现“去人情化”改革,以撼动宗庆后时代的“家长式管理”。她转而深耕宏胜集团,将其从娃哈哈代工厂升级为全产业链平台,希望通过品牌替代实现自主发展。
对宗馥莉而言,这种转变也许是必然的战略选择——与其在股权博弈中内耗,不如另起炉灶打造属于自己的商业帝国。何况,她仍持有娃哈哈集团29.4%的股权,作为第二大股东保留影响力。
当然,如果舍弃娃哈哈这块金字招牌,对宗馥莉也是一场豪赌。须知,娃哈哈集团最值钱的就是“娃哈哈”三个字,品牌价值评估数百亿元。主动割舍巨大的品牌红利,需要壮士断腕的勇气。
宗馥莉敢于走出这一步,从中可以看到一种“女汉子”般的坚决,以及一种骨子里企业家精神的延续与重塑。
这种企业家精神,曾经是“娃哈哈”成功的核心源泉,也是父辈留给宗馥莉最重要的遗产,可能比娃哈哈的品牌价值更值得珍惜。
有观点认为,在舆论旋涡和众叛亲离中,宗馥莉一把好牌打得稀烂。她的确没有处理好几个关系,包括企业治理“破与立”的转型,企业运营“内与外”的平衡,以及家族关系“情与法”的纠缠,最终让继承之路步履维艰。但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可以看到她的果敢与韧性。
娃哈哈可以不姓“宗”,但企业家的创业精神不能“丢”。不管对娃哈哈管理团队还是对宗馥莉,都是如此。
从传承父辈江山到开创自己的天地,去奔赴下一片未知山海,这也许就是宗馥莉的抉择。当然,要走出舆论旋涡,摆脱家族争产风波,再造企业发展路径,她需要做的还有很多,绝非易事。
无论如何,从此娃哈哈集团进入“职业经理人时代”,宗馥莉也正在开启自己的“再创业时代”,而中国饮料行业的格局正在悄然发生改变。
无论如何,自此娃哈哈集团迈入“职业经理人时代”,宗馥莉也正开启自己的“再创业时代”,而中国饮料行业的格局正悄然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