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恒瑞高管曹国庆创办的明宇制药,正式冲刺港交所IPO。近日,明宇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宇制药”)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这家成立于2018年的生物技术企业由前恒瑞高管曹国庆创立,聚焦肿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两大潜力领域,在研管线众多,却仍未迈过商业化门槛。2023年及2024年均无营业收入,直至今年上半年才通过与齐鲁制药的授权合作实现2.64亿元收入。
高强度研发投入下,明宇制药亏损持续累积,截至2025年上半年累计亏损已达12.39亿元。眼下管线中进展最快的MH004,虽已针对轻中度特应性皮炎适应症提交新药上市申请,却要直面恒瑞医药的激烈竞争,能否在百亿美元规模的特应性皮炎药物市场中占得先机,成为明宇制药上市后即将面临的商业化大考。

2018年成立以来持续亏损
明宇制药是一家在2018年成立的接近商业化的生物技术创新企业,由前恒瑞高管曹国庆创立,主要瞄准肿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目前,明宇制药的研发管线有13款候选产品,其中10款处于临床阶段。
在研产品众多,明宇制药目前却未有产品实现商业化。招股书显示,该公司2023年及2024年无营业收入。直到今年3月,明宇制药与齐鲁制药就MHB088C在大中华区的相关权利达成战略合作,协议的交易总值达13.45亿元,让该公司在今年上半年实现2.64亿元的收入。
创新药企总是逃不过“烧钱”研发,明宇制药也不例外。招股书显示,2023—2025年上半年,明宇制药研发支出分别为1.82亿元、2.81亿元以及9837.9万元,高昂的研发费用直接导致公司同期录得净亏损1.37亿元、2.83亿元、1.67亿元,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累计亏损已达12.39亿元。明宇制药亦在招股书中坦言,自成立以来,公司持续产生净亏损,未来数年可能继续出现净亏损,且可能无法实现或维持盈利能力。
医药行业分析师朱明军指出,明宇制药目前虽通过与齐鲁制药的合作获得了一定收入,但相较于其巨额的研发支出和累计亏损,这还远远不够。而且未来能否有更多产品成功商业化、实现盈利,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由于尚未有“造血”能力,2023年及2024年,明宇制药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均为净流出,分别为-1.43亿元、-1.46亿元。2025年上半年,受益于齐鲁制药的授权款项到账,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才转为1.02亿元。
针对业绩情况等相关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向明慧医药(明宇制药国内实体)发送采访函,截至发稿未获得回复。
与恒瑞医药同台竞技
明宇制药的掌舵者曹国庆出身恒瑞医药,曾任恒瑞医药生物研发副总经理,这也使得明宇制药的研发管线不可避免地与其老东家恒瑞医药存在着较高的重叠度。
在明宇制药所有在研产品中,进展最快的为MH004。作为外用Janus激酶(JAK)抑制剂,该产品已于2025年5月在中国提交了针对轻中度特应性皮炎的新药上市申请,并在2023年获得FDA III期临床试验批准。
MH004瞄准的皮肤自免疾病市场潜力可观。招股书显示,全球特应性皮炎药物市场规模2024年为149亿美元,预计2035年将达到295亿美元,而全球白癜风药物市场规模2024年为17亿美元,预计到2035年将达到118亿美元。
商业化在即,就看谁先抢滩。目前全球范围内,外用JAK抑制剂仅Incyte的鲁索替尼乳霜在美国获批。中国市场还未有已上市的外用JAK抑制剂,但针对特应性皮炎适应症且同在新药上市申请阶段的还有恒瑞的艾玛昔替尼软膏,另外,普祺的普美昔替尼和齐鲁的QLM3003也已处于临床III期阶段。
在MH004的另一适应症为白癜风方面,恒瑞的艾玛昔替尼软膏亦有所布局,但目前二者均处临床II期,距离商业化仍有一段距离,而华东医药的HDM3010在该适应症上2024年就已经入临床III期。
除JAK抑制剂外,明宇制药另有两款重仓押注的核心产品。MHB036C是明宇制药在肿瘤领域的核心布局,靶点为TROP-2,属于抗体偶联药物(ADC)。MHB018A则是基于VHH的IGF-1R抗体的皮下注射剂,目前针对活动性甲状腺眼病适应症已启动III期临床试验。其中MHB036C在非小细胞肺癌适应症上亦与恒瑞医药的SHR-A1921形成竞争,且二者在该适应症上均处于临床I/II阶段。
明宇制药也准备将资源继续向上述两款药物倾斜。招股书显示,本次明宇制药募资净额的51%将用于这两款核心产品的研发,其中26%将用于MHB036C治疗实体瘤的正在进行及计划中的临床开发,25%将用于MHB018A治疗甲状腺眼病的正在进行及计划中的临床开发。而另有12%募资净额则投向MH004的研发及商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