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消费者张女士在某电商平台购买的“足金999金豆”,经专业机构检测后被认定为铜镍锌合金,并非商家承诺的纯黄金制品。当她据此申请退款时,却发现涉事店铺已悄然关店。
《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了解到,此类网购黄金造假事件并非个例。上海某检测中心人士告诉记者,一些顾客也会把网络购物买到的黄金拿来检测,确实有假货。记者就店家审核标准相关问题采访了该电商平台,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网购黄金领域虽有明确的国家标准约束,但造假乱象频发,在维权过程中消费者往往面临举证难、追责难等多重困境,暴露出行业监管与平台责任落实中的诸多漏洞。
造假手段隐蔽多样维权过程阻碍重重
据张女士介绍,她最初通过机器检测便发现这枚“金豆”不符合最低回收标准。而后经鉴定中心确认,实物实为铜镍锌合金。然而蹊跷的是,该产品随附的发票与鉴定证书却一应俱全,完备的虚假凭证让造假行为更具迷惑性。
截至目前,涉事店铺已关店。针对假货问题,该电商平台在线客服回复张女士:“平台会记录反馈的问题并加强对卖家的考核。”
前述上海某检测中心人士向记者表示:“很多顾客会把在网购平台购买的黄金拿来检测,确实存在掺假的情况。目前在不破坏样品的前提下,我们主要对其表层进行检测。如果整体是合金,基本可以直接测出;但如果表面是黄金、内部却为其他金属,则需要进行更深入的检测才能确认。”
“当前网购黄金领域的造假和维权难点集中体现在多个方面,给消费者维权带来极大阻碍。”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付一夫告诉记者,一是造假技术隐蔽性强,现在的黄金掺假手段如使用铼、钨等与黄金密度接近的金属掺杂其中,这类造假肉眼和常规掂重难以识别,需依赖专业光谱仪检测,提高了消费者自行辨识的门槛。二是维权证据要求苛刻,消费者维权时,商家常以“无法提供从收货到检测的全流程视频”或“需出具国家级检测报告”为由拒绝赔偿。这些证据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获取成本高、操作难度大,形成维权障碍。三是平台监管与商家责任落实难,部分平台虽承诺“假一赔三”,但实际操作中可能将责任推给商家,称其仅负“监督之责”,加之一些涉事店铺“闭店”,导致消费者索赔无门。四是标准明确仍成重灾区,尽管有国家标准,但高利润诱惑及部分商家利用消费者的信任实施欺诈,加之网络环境的虚拟性,使得监管难以及时全面覆盖,导致此类商品成为造假重灾区。
尽管足金有明确的国家标准,但高利润的诱惑让部分商家铤而走险,利用网络交易的虚拟性实施欺诈。
北京德和衡(上海)律师事务所联席合伙人张博律师认为,网购信息不对称与监管存在盲区是导致网购珠宝黄金维权案频发的主要原因。我们近期接到过多起网购黄金销假的咨询,除了“缺斤短两”外,“掺钨、掺铜”的掺杂掺假等问题也层出不穷。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足金虽有明确的国家标准,但工艺造假及证书造假让普通网购消费者难辨真伪。同时,对于黄金珠宝等同时具备消费和投资属性的特殊商品,电商平台是否应承担更高监管责任,目前仍不明确。
消费者需谨慎避坑平台责任亟待强化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在线上购买黄金首饰时,掌握关键辨别方法是避免“踩坑”的重要前提。
张博建议,作为普通网购消费者,首先要增强警惕意识,下单前查看店铺证照是否齐全,并尽可能在信誉度良好的平台及店铺进行消费;其次,收到商品后确定是否附带国家级检测机构证书,确定商品真伪的可追溯性;再次,避免“贪便宜心理”,对于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黄金珠宝商品保持谨慎。同时,交易时务必保存平台页面快照、聊天记录,与商家确定退换货规则,收货后第一时间录像并送检,妥善保存小票、发票等相关票据,为后续维权固定证据链。
付一夫补充了具体的辨别要点。他认为,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在线上购买黄金首饰时,可以通过关注三个方面来初步辨别卖家和商品的可信度,避免“踩坑”。一是核查店铺资质与商品信息:优先选择品牌官方授权店或平台官方旗舰店。购买前仔细核查店铺营业执照,并警惕名称与知名品牌相似但非授权的店铺。同时,检查商品是否有清晰的身份印记(如AU999、足金),以及标签是否完整标注材质、纯度等信息。二是查验鉴定证书并核对一致性:索要并核实第三方权威鉴定证书(如CMA认证)。务必在线查询证书真伪,并仔细核对证书与实物在照片、重量、材质描述上是否完全一致。对于扫描二维码显示无法查询注册信息的证书需高度警惕。三是警惕价格陷阱与保留维权证据:当价格显著低于市场价或上海黄金交易所金价时,需格外谨慎,这很可能是假冒或次品的信号。此外,务必保留购买凭证,并建议从拆封快递到送往检测的全程录像,以备维权之需。
从法律角度来看,电商平台在网购黄金造假事件中并非可以置身事外。张博强调,在我国,电商平台负有事前资质审查和事后协助救济的责任。首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等相关法律,平台应当审核入驻商家的经营资质;其次,若多次接到消费者投诉未处理或放任售假店铺“关停跑路”,仍可能因“明知而未制止”承担赔偿责任。实践中,“店铺关停”不等于免除平台的责任,若平台未及时冻结店铺保证金协助赔付,或未向维权消费者披露侵权商家的有效信息,消费者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四条要求平台进行先行赔付。
一位专业人士提示称,消费者应优先选择正规渠道,线下正规商场、品牌金店,线上官方旗舰店,避免在无资质的短视频直播间、微商、集市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