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上海11月27日电购置税政策调整窗口期临近,在上海一家领克4S店内,消费者张女士一边体验车机系统,一边听着销售人员为她核算购车成本。面对是否要在年底前下单的决定,她坦言仍在犹豫:“主要是想弄清楚明年买车到底会比今年贵多少,现在入手是否真的划算。我也担心万一明年购置税优惠没了,但车价反而更便宜了。”不过她也补充道,“从目前的促销和政策来看,现在这个时间点似乎确实不错。”
随着2025年进入尾声,中国汽车市场正迎来一波久违的消费热潮。今年9月至11月,几十款全新或改款车型密集推向市场,覆盖从经济型到豪华型的各个细分领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元的选择。
与此同时,政府通过发放消费券等方式加大补贴力度,多家银行加码汽车消费金融支持,不少车企也针对2026年购置税优惠政策调整推出“兜底”促销策略。新车投放与政策红利双重因素叠加,共同点燃了年终车市的消费热情。
60余款新车密集入场,促销“战火”燃至年终
为抓住“金九银十”的传统销售旺季并全力冲击年度销量目标,自今年9月起,国内车企开启了新一轮密集的产品投放。
据新华财经不完全统计,仅9月单月就有超过30款新车推向市场,10月近20款新车上市。进入11月,市场热度未减,包括广汽丰田全新威兰达、新款享界S9、小鹏X9超级增程版、比亚迪2026款夏、岚图泰山等在内的十余款车型也相继登场。粗略计算,在9月至11月这三个月内,上市的新车总量已达约60款。而12月,预计还将有约10款新车为这一年终冲刺画上句号。
在这场新车盛宴中,从经济型、中级车再到高端市场,均涌现出表现抢眼的车型。在10万元级别的紧凑型纯电赛道中,8月底上市的MG4“一炮而红”,连续两个月销量突破万辆,迅速跻身该细分市场前三名。而在50万元以上的高端市场,9月底上市的极氪9X展现了强大的市场吸引力,仅用一个月时间交付量便突破一万辆,成交均价高达53.8万元,成功在豪华细分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11月20日上市的小鹏X9超级增程版,发售1小时即打破了X9的历史单日大定纪录;上市72小时内,全国门店的平均新增订单达到20-25辆,进店客流占比达40%-50%,较此前大涨30-40%。小鹏汽车App显示,高版本的Max、Ultra车型交付周期均已延至5-7周。
在密集投放新品吸引市场关注的同时,车企自9月起也加大了促销力度。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10月,国内乘用车市场降价车型的平均降幅比例达到11.1%,新能源市场的10月单月平均降幅比例为11.1%。这两项数据均超过了1-10月均值以及9月份的水平,反映出年终竞争的加剧。
如此大力度的促销,与许多车企面临的销量目标压力密切相关。据新华财经统计,10月过后,仅有少数车企的年度销量目标完成率超过80%,完成目标概率较大。而部分车企的目标完成率尚不足60%,与既定目标存在显著差距,这无疑加剧了最后两个月的市场压力。
为最大化促销效果,车企在营销策略上精准发力,将线上渠道视为重要引流入口,与线下门店的优惠活动紧密协同,形成立体化的营销网络。例如,吉利、奥迪、理想等品牌通过官方直播间深入讲解产品亮点,直接将购置税补贴打在直播间公屏,并同步发放专属优惠券、试驾礼品等福利。而终端经销商则配合推出更直接的现金让利活动,如“关注直播间立减500元”“点击领取双11补贴”“下单抽大奖”等,促进订单转化。
购置税优惠倒计时,车企“兜底”抢抓窗口期
随着2026年的临近,已实施两年的新能源汽车购置税补贴政策正式进入收官阶段。
根据现行政策,2024年至2025年期间购买新能源汽车可享受全额免征车辆购置税,每车最高免税额为3万元。而从2026年1月1日起,该项优惠将调整为减半征收,最高减免额度降至1.5万元。
这一调整意味着,购买指导价在33.9万元以下车型的消费者,明年起需额外支付车价4.42%的购置税;而选择33.9万元以上车型的消费者,则需多支出1.5万元。这一成本变化或将影响消费者的购车决策。
面对政策窗口期的收窄,各大车企已积极展开市场应对。目前,理想、蔚来、极氪、小鹏、广汽丰田等超过20家主流品牌相继推出购置税补贴方案,对今年内完成锁单的客户予以“兜底”,以避免政策调整带来的购车成本上升。各家设置的锁单截止时间不尽相同,多集中在11月底至12月底之间。例如阿维塔明确承诺,凡在2025年12月31日前(含)完成锁单的车主,若因企业原因导致车辆无法在年内开票交付,将全额补贴购置税差额,确保用户权益不受损失。
从市场一线反馈来看,购置税调整已成为近期门店营销的高频话术。新华财经在上海多家门店看到,部分4S店已将政策倒计时海报挂在墙上,销售人员会给到底客户详细计算“今天下单”与“明年购车”之间的费用差异,4S店销售人员的朋友圈也集中在对“15000元购置税补贴”的宣传。一位领克汽车的销售人员表示,“很多消费者原本并不清楚政策变化,经我们算账说明后,不少人主动把购车计划提前了。这对用户也是利好。”

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颜景辉看来,车企此类“兜底”行为是政策过渡期的常见策略,“在行业优惠政策退出前、政策交接过程中厂家都会出台阶段性的补贴政策,这也是为了年底冲量和明年的开门红。”
而从实际效果看,政策预期与企业促销共同推动了市场热度升高。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10月全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35.9万辆和332.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1%和8.8%,双双创下历史同期新高。今年1-10月,我国汽车产销亦保持两位数增长,分别完成2769.2万辆和276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2%和12.4%。
政银企联动促消费,岁末车市迎来政策“组合拳”
除车企自身的促销外,各级政府与金融机构也在同一时期推出一系列支持政策,共同形成提振汽车消费的合力。
在地方层面,多地通过发放汽车消费券的方式直接刺激购车需求。北京、陕西、安徽、浙江等地陆续推出额度不等的购车补贴,覆盖新能源与燃油车型。例如,安徽省推出购新消费券,新能源汽车最高可享1万元补贴,燃油车最高补贴9000元,政策执行期截至12月31日;杭州、宁波等城市推出3000元至11000元不等的消费券,着力拉动区域内的汽车消费。
金融机构也积极参与到岁末车市的促销中。邮储银行、平安银行、工商银行等多家银行通过低利率、贴息补贴、提高贷款额度等方式强化汽车消费信贷支持,在助力消费者降低购车门槛的同时,也推动自身业务增长。邮储银行自9月1日起推出为期一年的汽车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居民个人申请个人汽车消费贷款可享受年化1个百分点的贴息。安徽、山东、甘肃、广西等省份已落地该政策。值得一提的是,邮储银行南宁市分行通过流程优化,实现客户通过手机银行App全程线上操作,20分钟内完成审批,部分客户甚至可做到“当天申请、当天放款、当天提车”。
平安银行推出“最低0息起”的年末购车活动,线上申请、1万元起贷,最高额度达100万元,覆盖从普通小车到高端车型的多种购车场景,贴息后年化利率区间为0%至10%。此外,工商银行等还联合汽车品牌推出定向优惠,例如与一汽-大众合作推出最高2500元的分期补贴或0息分期购车,与北京汽车合作推出BJ40增程元境智行版的最长60期、最低0息(单利)金融方案,以期提升特定车型的购买吸引力。

在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杨海平看来,银行在年底加大汽车金融推广力度,一方面是捕捉传统购车旺季的市场机会,另一方面也是对各级政府促消费政策的积极响应。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进一步指出,近年来汽车消费金融渗透率已超过60%,银行贷款优惠直接减轻了消费者的购车压力,对整体车市具有明显拉动作用。协会调查显示,四季度有44.4%的经销商对销量增长保持乐观,预计同比增幅在5%至10%之间。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也持乐观预期,他认为在政策引导、车企冲量、技术升级和出口增长等多重因素推动下,四季度车市有望保持小幅增长,尤其是新能源车型在购置税调整前的销售有望持续升温。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需关注短期冲量对后续需求的透支风险。申万宏源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戴文杰表示,2025年末的促销高峰可能对2026年一季度的消费产生一定分流,预计2026年一季度汽车销量584.2万辆,同比将有所下滑;加上补贴退坡和购置税政策调整,明年国内整车销售或面临小幅回调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