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为凝聚行业智慧、探寻发展新路径,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21 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 “第二十届 21 世纪金融年会” 在北京盛大召开。
通州区区长助理林巍在“财富管理的低利率之问”分论坛上,以《逆势增长的财富传承市场和蓄势待发的服务信托业务》为题发表演讲,为与会嘉宾深入剖析了财富传承这一充满活力的新兴市场。他指出,在当前经济环境下,财富传承市场正展现出强劲的“逆周期”增长势头,服务信托业务也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为财富管理行业开辟了新的蓝海。
财富传承:一片充满潜力的新蓝海
林巍指出,与传统财富管理业务面临的挑战相比,以财产保护和有序传承为核心的新型财富管理需求正“逆势上升”。
为何财富传承市场能独树一帜?林巍从三个维度进行了阐述。首先,市场潜力巨大。他通过详细测算指出,财富传承市场潜在规模可达约4500亿元,与传统资产管理行业规模相当。这源于其服务对象是居民家庭约600万亿元的总财富,假设以20年为传承周期,每年涉及传承的资产规模约30万亿元。因其服务融合了法律、税务及金融等专业内容,综合费率可达1.5%,从而催生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其次,市场处于快速成长期。林巍强调,财富传承服务是法律、税务、金融服务的深度融合,这种综合性服务模式尚未成熟,意味着巨大的成长潜力和发展空间。
第三,市场具有独特的“抗下行”特性。其波动主要与人口结构、代际财富转移相关,与经济周期关联度较低。他特别指出,随着改革开放后积累财富的第一代创富者进入传承窗口期,相关规划已成为“刚性需求”。基于此,林巍将财富传承市场精准地定义为“财富管理行业的一片蓝海”。
不动产信托:试点反响热烈,民生价值凸显
在财富传承的具体实践层面,林巍重点介绍了不动产信托试点在全国范围内取得的热烈反响。他首先澄清,此处的不动产信托主要指家庭将不动产财产装入信托以实现保护与传承,而非信托公司进行不动产投资。
林巍回顾了试点进程:自北京率先启动以来,上海、广州、厦门、天津、江苏等地迅速跟进,试点落地节奏不断加快,体现了地方政府的高度积极性和市场需求的迫切性。
为了生动说明不动产信托的社会价值,林巍详细分享了案例。该案例中,一位70岁的单身母亲田女士为其40岁的孤独症儿子设立了信托。通过将价值约数百万的房产装入信托,实现了财产所有权的有效转移和隔离。信托合同设定了财产“自动驾驶”的使用规则,确保在孩子有生之年能获得持续的生活保障,有效解决了特殊需要家庭的核心焦虑,避免了“用巨额财产去考验人性”的风险。此案例的创新之处在于不动产登记环节明确了信托财产属性,从根本上解决了财产归属与风险隔离问题。
林巍指出,不动产信托的推广使信托工具真正走向“普惠”。一方面,以房产为主要财产形式的普通家庭得以使用信托服务,显著拓宽了覆盖面;另一方面,其在残障子女照护、独居老人养老等场景中展现出巨大的“民生价值”。他进一步介绍,在通州区,“特殊需要信托走进社区”系列活动,由政府牵头、20多家市场主体参与,已经开展20场,更多的信托公司、律师事务所、银行也正在准备加入这一系列活动,预计还将持续半年到一年。通过社区宣讲普及信托知识,获得了居民“做了一件大善事”的高度评价,体现了该服务深厚的社会基础。
股权信托:蓄势待发,助力民企稳健传承
林巍同时指出,股权信托作为服务信托的另一重要方向,正“蓄势待发”。其服务对象主要聚焦于民营企业家群体,通过将股权资产装入信托,有助于优化企业治理结构,保障民营企业的长期稳定经营,对“稳经济、保就业”具有积极意义,并能沉淀“耐心资本”,促进金融行业健康发展。他提到,近年来一些知名企业的传承案例也警示市场,股权安排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此,通州区同步推进“传承法律服务走进银行”活动,促进法律服务与金融资源的对接,为企业家提供专业支持。
展望未来:多方合力,共促市场健康发展
在展望未来发展时,林巍客观分析了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即信托税收制度有待完善。他以不动产信托为例,说明了在财产装入、持有和处置环节可能存在的税负问题。
但他更着重介绍了社会各方为破解难题所做的积极努力:通州区探索通过慈善信托提供支持;随《信托法》修订工作提上日程,有望从法律层面明确信托主体地位;税务部门也已启动相关课题研究,探索契合民生需求的税收政策。他表示,这些努力让人们看到“隧道尽头的光亮已经可见”,制度环境有望持续优化。
林巍总结道,财富传承市场展现出独特的“逆周期”韧性,服务信托业务发展前景广阔。面对这一历史性机遇,金融、法律、税务等相关行业应加强协作,共同构建有韧性、可持续的财富传承市场体系。这不仅是财富管理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更对保障社会财富有序传承、促进经济长期稳定与社会和谐具有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