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由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中共成都市委网信办指导,成都传媒集团、成都传媒产业集团主办的“2025智媒体50人成都会议”在成都举行。本次会议上,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院长鲁立文带来的《关于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主旨演讲,为会议的核心主题“智媒赋能园区融合提升价值”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座与清晰的演进蓝图。
他表示,产业园区已步入从“企业集聚”向“生态共生”转变的关键阶段,塑造内在的“有机生态”将成为其构筑未来竞争力的核心,引发了在场学界与产业界代表的广泛共鸣。
从“物理集聚”到“生态共生”:四大特征勾勒园区发展新图景
在现场分享中,鲁立文回顾了园区从1.0到4.0的演进历程:从最初的1.0阶段功能单一的工业园区,到2.0阶段的科技园区,再到3.0阶段的综合性园区和4.0阶段的产城融合型园区,园区的发展历程体现了从“空间集聚”到“生态构建”的深刻转变。这些趋势表明,园区已不再是简单的物理空间,而是成为技术、资本、人才、服务深度融合的生态系统。
在鲁立文看来,当代优秀的园区早已超越了过去提供土地和政策的初级阶段,其本质特征在于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有机生态体”。
他阐述了这个生态体的四大核心表征:企业凭借高附加值产品获取利润,而非依赖补贴或低价竞争;园区整体呈现出高水平的技术创新浓度;企业之间形成紧密的产业链与创新链关联;高素质人才在此能获得与之匹配的高收入,从而形成“产业升级—人才集聚—收入增长—城市繁荣”的良性循环。
鲁立文指出,这四大特征共同描绘了一个从“企业集聚地”向“创新生态体”转变的园区发展新图景。高质量的园区,其内部流淌的是知识、技术与创新的活水,企业在此共生共荣。
开出系统“药方”:从“筑巢引凤”到“投资于人”
在厘清“什么是高质量”之后,针对当前园区发展中存在的短视与专业瓶颈,鲁立文开出“系统药方”。
“要建立基于长远视角的评价体系,扭转盲目追求规模和数量的观念。”他建议园区通过制定清晰的产业中长期规划,保持战略定力,将资源引导至主导产业和潜力企业。
对于各地常见的招商引资模式,鲁立文提出了升级版的“筑巢引凤”模式。他认为,过去依赖土地、税收的“硬优惠”已不足够,未来的竞争在于打造“创新生态高地”和“综合服务高地”。他具体指出,建设共享中试基地、概念验证中心,并提供一站式专业服务,才是吸引“金凤凰”的现代“金巢”。
与此同时,他呼吁园区推动运营管理从“行政化”向“专业化”转型,大力引进复合型人才,并借助“外脑”提升服务水平。
最后,他将逻辑终点落于“人”,强调“投资于人”是根本,需将“人力资源”转化为可持续增值的“人力资本”。一个能够吸引人、留住人、成就人的园区,必然是一个产城融合、充满活力,并由智慧技术精心营造的现代化创新空间。
鲁立文的现场分享勾勒出园区转型的清晰路径。要立园满园,需先立园再满园,聚焦园区的生态健康度与专业化运营能力。这一见解,不仅为园区管理者提供了决策参考,也为正在探索“智媒赋能园区”路径的各方参与者,提供了关键的评估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