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场景下对机器人精细化操作的要求很高,里工实业现在能够做到真正落地以及真实的操作吗?数据模型是你们自己做,还是跟外部合作?”11月27日,在2025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大会(广东·广州)文化智造路演专场上,同创伟业董事总经理陈悦林对台上路演的李卫铳这样问到。
李卫铳是广州里工实业有限公司的CEO,2005年,随着人工成本上升,他开始带领里工转向自动化生产。2015年,李卫铳又开始研发机器人控制系统。彼时,尽管“离真正的智能化,还差得远”,但二十年积累的工业经验,为这家企业“杀入”机器人产业打下了扎实基础。
“本体和模型,或者数据端,其实都来自我们。此外,我们还做了采集的硬件,来采集我们客户现场的工作数据。我们自己也在做大模型,它瞄准的就是工业作业场景,目前基本能够达到85%的准确率。”路演现场,李卫铳如此回应上述问题。
近年来,中国在机器人领域飞速发展,正逐步彰显其在创新与应用层面的成就。
作为一家行业领先的具身智能机器人装备及智能制造方案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里工实业于去年发布国内首款由协作机器人厂商制造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里掂D1”。
这款工业级人形机器人,专攻大多数作业场景需用手完成的任务:打包、分拣、装配、检测,并以“三高一低”的原则打造产品,即高载荷、高精度、高可靠性、低风险,确保人机共处的安全性。
这些技术突破,源于里工对工业场景的深度理解。哪里需要力气大,哪里需要精度高,哪里环境复杂,产品设计就精准对应研发。“产业是科技的土壤,科技是产业的翅膀,对里工来说,我们就要选择以工业场景数据驱动具身智能机器人。”李卫铳表示。
目前,里工主要专注于软硬一体三大高价值场景:汽车售后钣喷、医药云仓打包、智慧实验室。李卫铳以汽车为例解释,当下所有汽车售后,大部分都需要通过视觉来建模,这个方法存在一个痛点:汽车零部件这么多,要穷尽所有的建模成本很高。所以我们用了一个方法,把老师傅的喷漆工艺和元件,变成数据采集起来,训练机器人模型。目前训练出来的效果,准确率都可以达到90%。
谈及拓展新场景、新市场,李卫铳很笃定:“场景,场景,还是场景。很多人是拿着锤子找钉子,我们是首先聚焦钉子,根据钉子打造更适配的锤子。”
11月15日,里工具身智能机器人研发及生产产线在广州市番禺区正式开建。全面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具身智能机器人约5000台套。12月,里工实业喷漆机器人会交付至4S店客户。“到2028年,我们要完成5000台机器的交付量,完成三个龙头医疗企业的订单交付。”李卫铳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