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谢远生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增强消费品供需适配性进一步促进消费政策措施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11月26日消息,日前,经国务院同意,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增强消费品供需适配性进一步促进消费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以优质供给更好满足多元需求,实现供需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目前我国消费品品种总量
已达到2.3亿种
谢远生介绍,目前我国消费品品种总量已达到2.3亿种,家电、家具、文体用品、服装家纺等100多个品类产量全球第一。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人形机器人、无人机等创新型产品供给稳步提升,2025年前三季度,智能无人机飞行器制造、智能车载设备制造增加值分别增长59.9%和25.1%。具备组合驾驶辅助功能(L2)的乘用车新车销量同比增长21.2%,渗透率达64%。中国消费品企业能够以极快的速度响应技术的升级和消费者需求的细微变化,不断对产品进行迭代创新。比如,柔性制造带动“小单快反”式生产变革,服装等行业“两天打样、三天出货”成为普遍趋势,大幅提升企业新品投放数量和效率。
谢远生称,总体来看,我国消费品供给已进入优质优价新发展阶段,基本满足了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但部分领域供需结构性错配问题依然存在,如部分产品供给过剩和优质供给不足并存,国内首饰、箱包、化妆品等领域的高端品牌还比较少;新旧动能转换仍然在路上,适应居民品质化、个性化需求的新产品创新应用和供给不足;部分消费热点尚未完全充分供给,养老育幼、文旅和智能消费等需求旺盛,老年用品、智能终端、低空观光、IP衍生品等个性化供给数量和质量尚不能满足需求。
谢远生表示,《实施方案》将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以上供需错配问题,持续优化供给侧结构,推动加大资源投入和工作力度,有望用5年左右时间推动供需在更高水平实现动态均衡,让老百姓畅享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2027年有望在重点领域
催生数万亿元规模的新增消费市场
谢远生表示,《实施方案》通过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品牌引领、标准升级和新技术应用,激发我国庞大内需市场的乘数效应与结构红利,到2027年,有望在重点领域催生数万亿元规模的新增消费市场。
谢远生表示,一方面是存量优化带来的替代性空间。通过提升产品品质、增加文化内涵、注入智能与绿色元素,推动传统消费品价值跃迁。比如,近年来,汉服、簪花、国风美妆、新中式家居等蕴含中国文化基因的国货潮品,畅销海内外,成为拉动消费的新动力。另一方面是增量创造带来的新增长空间。围绕新人群、新场景、新理念、新需求,创造全新的产品与服务,如智能家居生态、银发经济解决方案等,这些将开辟新的消费蓝海。
谢远生介绍,“三个万亿级”和“十个千亿级”消费热点是基于对消费趋势、产业基础和技术变革的综合研判。其中,万亿级消费领域包括老年用品、智能网联汽车、消费电子。以老年用品为例,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时代背景下,市场规模已从2014年的2.6万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5.4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7.3%,成为银发经济的重要支撑。
千亿级消费热点包括婴童用品、智能穿戴产品、化妆品、健身器材、户外用品、宠物食品用品、民用无人机、潮玩、珠宝首饰与国潮服饰等。这些领域已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让消费市场呈现多元化、活力化等重要特征。比如,伴随健康生活、全民健身理念兴起,户外用品、健身器材的需求更加旺盛;IP经济(即利用知识产权所创造的经济)契合年轻群体消费偏好,各类潮玩产品快速火爆全球。可以预见,多点开花、分层推进的消费热点格局,能够显著增强国内消费市场的韧性与活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实支撑。
全链条扩大汽车消费
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负责人杨枿表示,下一步,商务部将推进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扩大二手车流通,拓展汽车改装、租赁、赛事、房车露营等汽车后市场,全链条扩大汽车消费。聚焦绿色、智能等方向,促进家电家居消费。今年前10个月,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销售额超2.4万亿元,惠及超3.6亿人次。1—10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达到1015万辆,同比增长21.9%。
商务部还将积极推进首发经济,丰富首发平台载体,鼓励企业发布新品、开设首店、举办首秀首展活动。发展健康消费,培育健康消费领域新质生产力,提升健康商品和服务供给质量。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培育“人工智能+消费”,打造更多消费新增长点。
在打造国际化消费环境方面,下一步,商务部将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组织开展好国际化消费环境建设试点,支持相关城市进一步丰富优质商品和服务供给,打造一批带动面广、显示度高的消费新场景,提升国际化服务水平,营造更加便捷、舒适的消费环境,让更多海内外朋友感受“购在中国”的独特魅力。
推动培育一批户外运动龙头企业
11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司长吴越涛表示,下一步,在技术创新上,将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推动产业全要素智能化发展,助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动智能终端“万物智联”,培育智能产品生态。在场景创新上,促进场景的培育开放和新场景大规模应用,加快推出应用场景项目清单,围绕建设综合性重大场景组织实施若干重大项目,打造一批带动面广、示范性强的消费新场景。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还将务实高效办好中国品牌日系列活动,为品牌搭建交流、宣传、合作平台。在绿色升级上,持续完善节能标准体系,“十四五”以来,累计制定修订强制性能效标准30项,更新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水平,制定发布能效标识实施规则,持续推动绿色化低碳化消费。
此外,聚焦民生需求,持续推动供给惠民。在设施供给上,加强停车位、充电桩等便民设施建设,“十四五”期间,我国累计增设停车位340多万个,截至今年10月底,全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总数达1864.5万个,同比增长54%。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还将支持相关城市进一步加强重点区域停车设施规划建设和存量设施更新改造,完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
此外,在运动产品供给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积极支持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建设,推动培育一批户外运动龙头企业,完善户外运动产品和服务标准,丰富户外运动产品及服务种类。在适老化产品供给上,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逐步引导企业加大优质适老化产品供给,加强供需双方精准对接,促进银发消费扩容提质。
支持优质文旅产品上新
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司长缪沐阳表示,为了做好《实施方案》的贯彻落实工作,文化和旅游部将从供需两端发力,着力在产品上新、场景焕新、活动出新上下功夫。
一是支持优质文旅产品上新。例如开展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动漫奖评奖,激励动漫产业创新发展,持续打造优质IP等。
二是推动文旅消费场景焕新。制定非遗工坊建设操作指南,引导非遗工坊提质增效,推出一批优质非遗相关产品和服务。组织开展文旅新业态新场景对接行动,积极打造沉浸式体验、线上演播、数字艺术、电竞娱乐等文旅数智化新模式。
三是引导文旅消费活动出新。持续举办全国文化和旅游消费促进活动,围绕传统节日、法定假日及旅游旺季等,支持各地推出赏冰乐雪、避寒避暑、文创市集等应季应景的产品和服务。丰富夜间消费等专题活动。落实好离境退税政策,推广“即买即退”措施,吸引更多境外游客来华旅游、来华购物。在文旅产品的适配性上努力实现既满足国内消费者需要,也满足入境消费者需要。
加快构建消费品标准体系
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稽查专员嵇小灵表示,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还将加快构建消费品质量安全全链条治理格局,强化常态化监管,提升预防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全系统开展了“守护消费”铁拳行动,深挖问题线索,瞄准生产销售“三无”产品,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消费品质量违法违规问题,持续保持从严从快查处、全链条追溯,筑牢消费品质量安全防线。今年以来,已查处服装鞋帽和家用纺织品质量案件5269件、家用电器质量案件5232件、儿童用品质量案件2594件。下一步,还将继续组织查办一批典型案件,强化行刑衔接和公开曝光,全力净化消费市场,维护消费信心。
市场监管总局将加快构建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消费品标准体系,推动增加“好产品”供给,更好满足居民消费需求。已经发布22项涉及家用冰箱、燃气灶具、淋浴器等日用消费品能耗水耗国家标准,建立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制度,扩大绿色产品认证目录范围,促进绿色消费提质扩容。针对儿童玩具、燃气燃烧器具、人造板等重点消费品研究发布强制性国家标准,提升安全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