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撰稿高慧超佛山报道
2025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突破1200亿美元,年增长率超过25%。在具身智能技术的推动下,机器人产业正从“概念炒作”迈向规模化盈利阶段。中国以超过30%的全球市场份额和25%以上的年增速,成为行业发展的核心引擎,人形机器人产量有望占据全球一半。然而,在光鲜数据背后,“技术与场景脱节”“复杂工况适配难”仍是制约行业落地的普遍痛点。
在此背景下,顺德通过“场景型创新”,探索出一条机器人产业扎根制造业土壤、实现快速突围的新路径。
与传统“实验室孵化技术再找场景”的路径不同,顺德机器人从诞生起就深植于本地制造场景之中。依托家电、家居、装备制造等千亿级产业集群,顺德形成了天然的内生“需求池”,为机器人产业提供了从萌芽到壮大的全周期成长土壤。
今年8月,天太机器人拿下全球人形机器人最大订单,率先撞线“规模商用”,预计2026年交付超1万台家庭康养具身人形机器人,实现对老龄化社会居家刚需的精准响应。
美的“美罗”人形机器人已在38个生产场景中落地,与“工厂大脑”协同实现秒级响应,体现了家电制造场景对具身智能的精准需求转化;
嘉腾80吨重载AGV切入70家世界五百强供应链,其技术突破正是源于新能源、港口等真实重载场景的需求驱动。
这种“场景定义技术、技术反哺场景”的闭环机制,使顺德机器人的每一项技术突破都具备强大的市场穿透力。
在此基础上,顺德还构建了“场景—产业—政策”三位一体的共生生态:
1. 技术端创新:华南首个多模态大模型训练场落地顺德,针对性解决家电、装备制造等本地典型场景的具身智能泛化难题,推动机器人在真实工况中完成“感知—决策—执行”的能力进化;
2. 协同机制高效:政府以“有形之手”搭建质量服务站、创新联合体,破解中小企业“研发难、认证贵”的痛点,并通过镇街企业服务中心实现供需对接常态化;
3. 产业生态完整:推动形成以美的、库卡为龙头,天太、嘉腾等专精特新企业多点突破的产业格局,既有核心技术攻坚能力,又具备快速响应场景需求的效率,进一步增强了生态韧性。
随着具身智能训练场的深度运营和供需对接机制的持续优化,顺德将持续释放“场景红利”,不仅有望冲刺千亿级机器人产业集群,更有望为中国机器人产业破解“落地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场景孕育”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