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面上,有指出本土公司使用英伟达AI芯片限制再升级。目前国产AI全栈加速成型,看好国产算力硬实力。
国内在模型端推动开源模型体系发展,叠加适配性认证,强化国产芯片对主流模型的可用性;硬件端推动多家公司并进,华为、寒武纪及互联网巨头共同推进国产算力能力提升,并在地方政策支持下建设混合芯片集群。模型开放化与硬件多元化协同推进,使国产AI逐步健全全栈能力并具备可出口能力。
截至11月27日10:28,科创芯片ETF指数588920.SH上涨2.35%,其关联指数科创芯片000685.SH上涨2.45%;主要成分股中,海光信息上涨5.37%,寒武纪-U上涨3.53%,澜起科技上涨2.83%,中芯国际上涨2.39%。
券商研究方面,东莞证券指出,在半导体行业发展中,先进封装技术成为后摩尔时代提升芯片性能的关键路径,芯粒多芯片集成封装技术能够突破单芯片集成下的物理限制,已成为高算力芯片必需的封装方案,例如英伟达Hopper系列及博通AI芯片均采用2.5D/3DIC技术;Yole预计2024-2029年全球先进封装市场复合增长率达10.6%,显著高于传统封装,2029年其占比将提升至50%。此外,东莞证券提到国内AI芯片企业如摩尔线程、沐曦股份加速IPO进程,资本助力下国产算力生态逐步成型,从设计、制造到封装环节的自主闭环有望强化产业链协同,为算力基础设施国产化提供支撑。
关联产品:
科创芯片ETF指数(588920),传媒ETF(159805),光伏ETF基金(159863),创业板新能源ETF鹏华(159261),半导体ETF(159813),国防ETF(512670),大数据ETF(159739),机器人ETF鹏华(159278),港股科技ETF(159751),科创新能源ETF(588830),科创芯片ETF指数(588920),酒ETF(512690),银行ETF指数(512730),香港银行LOF(501025)
关联个股:
海光信息(688041)、寒武纪-U(688256)、中芯国际(688981)、澜起科技(688008)、中微公司(688012)、芯原股份(688521)、华虹公司(688347)、拓荆科技(688072)、东芯股份(688110)、源杰科技(688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