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港股IPO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爆发”,募资额一路狂飙,有望夺得全球交易所年度IPO募资榜首。截至11月下旬,已有89家新公司在港上市,合计募资超过2580亿港元,这一数字不仅是去年同期的数倍,甚至超过了过去三年的总和。这波热潮背后,不仅有宁德时代、恒瑞医药等巨头“回流”登陆H股的推动,也伴随着A股企业赴港上市周期大幅缩短、估值差距收敛以及监管协同加强等一系列深刻变化。我注意到,这场资本盛宴正重塑着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路径。
“A+H”上市加速:从无奈选择到主动出击
曾经,许多企业将赴港上市视为A股受阻后的“备胎”,但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今年前10个月,一半以上的港股IPO募资额由14家A股公司赴港上市贡献,形成了“A+H”双平台并进的新格局。像宁德时代这样市值超万亿的行业龙头,从启动项目到成功上市不足6个月,备案审批时间更是压缩至一个月内,刷新了历史纪录。这得益于中国证监会与港交所的高效协同——备案提速、问询简化,部分项目甚至免于重复审核。港交所还为“先A后H”企业设立快速通道,审核周期从100天缩短至40天,百亿市值以上公司一轮审核仅需30个工作日。对企业而言,这意味着更高效的融资能力和更低的时间成本,自然吸引了越来越多优质企业主动拥抱港股。
估值回暖与流动性改善:港股吸引力显著增强
过去几年港股因流动性偏弱让不少企业望而却步,但今年形势逆转。随着南向资金持续流入和国际投资者重新关注中国资产,港股整体流动性明显改善,部分龙头企业市盈率已与A股不相上下。更引人注目的是,出现了AH股价“倒挂”现象:截至11月底,宁德时代H股较A股溢价超14%,恒瑞医药、美的集团等也出现不同程度溢价。这说明国际市场对这些具备全球化布局、高成长性的企业给予了更高估值认可。致同合伙人林晓玲指出,国际投资者更看重企业的长期战略、ESG表现和全球竞争力,而非短期盈利,这种差异正在重塑港股定价逻辑,也让H股平台成为企业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跳板。
地域版图裂变:沪粤苏浙领跑,小城巨头异军突起
细看这波IPO浪潮的地理分布,呈现出鲜明的“马太效应”。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四地合计贡献了53.93%的新上市公司,成为绝对主力,其中上海以14家数量居首,覆盖汽车、消费、生物医药等多个赛道。但这并不意味着只有大城市才能出彩。一些三四线城市凭借本地龙头企业实现了惊人突破:福建宁德市虽仅有一家企业上市,但宁德时代单笔募资约410亿港元,成为全球最大IPO之一,使该市募资总额远超多数一线城市;连云港、绍兴、芜湖等地也因恒瑞医药、三花智控、奇瑞汽车等巨头的成功上市而跻身榜单前列。此外,长三角地区在生物医药领域形成集群优势,今年19家相关IPO中,江苏、浙江、上海合计占13家,展现出产业积淀与资本市场的深度联动。未来,在政策引导下,武汉、成都、西安等新一线城市的潜力也有望进一步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