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重启国债买卖操作,但市场降息预期较低,债市呈现利多出尽行情。月初以来,国债收益率震荡上行。截至11月25日,2年期、5年期、10年期、3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收于1.43%、1.59%、1.82%和2.16%,分别较10月底走高2.91、2.82、2.56和1.55个基点。
流动性处于合理充裕状态
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央行于11月25日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10000亿元MLF操作,期限为1年。同时,11月有9000亿元MLF到期,意味着11月MLF将超额续作1000亿元,这也是央行连续第9个月超额续作MLF。在本月MLF操作之前,央行已经通过买断式逆回购净投放5000亿元中长期资金,两项工具合计净投放中长期资金6000亿元。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及,“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工具,保持社会融资条件相对宽松”“保持流动性充裕,持续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MLF持续净投放再次确认货币政策适度宽松基调,释放稳增长、稳预期信号。
在2025年5月降准之后,央行通过MLF和买断式逆回购持续投放中长期资金。当前,央行已经形成基本固定的中长期流动性的投放方式,每月5日前后开展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15日前后开展6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25日开展MLF操作。同时,结合每日逆回购的灵活投放,保证流动性始终处于合理充裕状态。截至11月25日的数据显示,DR001报价1.32%,DR007报价1.47%,整体处于低位。
短期降息预期降温
债市偏空运行的背后,是市场短期降息预期降温。
其一,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重提“跨周期调节”。
其二,10月金融数据发布后,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货币政策虽然还有一定空间,但边际效率已明显下降,必须警惕过度放松货币金融条件可能产生的一些负面效果。
其三,财政政策和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适时加力,完成全年经济增速目标问题不大,货币政策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情况下,降息的必要性偏低。
股债行情联动效应减弱
股债行情联动是2025年下半年以来市场的一个主要特征,但进入11月,股债“跷跷板”效应有所减弱。
股市方面,6月流动性行情告一段落,市场重新聚焦基本面逻辑,目前以AI为首的新质生产力题材对未来3年的增长水平存在乐观预期,尤其是科技领域的上游硬件制造环节,供需错配下涨价预期明显,中期盈利能力可观。不过,对应题材自6月以来涨幅均较大,临近年底,缺乏事件的进一步驱动,11月转入震荡回调行情。债市方面,整体偏弱震荡,现券成交同样清淡。背后原因在于,一是投资者对股市中长期看法依然偏乐观,市场风险偏好并未明显回落;二是经过前期的回调,国债收益率已经从曲线过度平坦修正至相对合理水平。在缺乏利多因素的情况下,国债收益率进一步下行的驱动不足。
后市展望
短期来看,流动性合理充裕,降息预期较弱,同时11月下旬国内缺乏经济基本面数据指引,增量信息有限的背景下,债市成交相对清淡,预计行情延续窄幅震荡。
(作者单位:光大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