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车自燃事件让电池安全问题成为行业焦点,磷酸铁锂与三元锂的安全特性争议、超快充技术带来的风险隐患等话题频繁引发市场讨论。
近日,乐道汽车总裁沈斐在广州车展上表达了对相关问题的看法。

孙婉秋摄
沈斐认为,“任何厂家提供的电池,其可靠性和安全性都已满足行业标准,消费者无需过度纠结电池材质。” 他解释,从材料特性来看,三元锂能量密度和活性更高,在相同技术条件下安全性控制难度略大于磷酸铁锂,而超快充技术的追求会进一步提高电池使用标准,尽管企业可通过额外工艺提升安全性,但也意味着更高的成本投入。
得益于换电体系的支撑,乐道用户的补能结构呈现 “轻快充、重换电” 的特征。数据显示,乐道用户仅 10% 的加电量来自公共充电桩,90% 依赖换电、家充及目的地充电。“这让我们无需迫切追求 5C、6C 级超充技术,而是能选择更安全稳妥的技术路线,从源头降低因极致快充带来的安全风险。” 沈斐强调,可充可换的补能模式为电池安全提供了第一道防线。
传统充电车型难以实现电池包及底盘的全周期全面检测,而换电模式恰好解决了这一行业痛点。据其介绍,乐道换电站配备高清摄像头和智能化算法,在每次换电过程中可自动识别电池包毫米级刮伤、刮痕等外部损伤,“底盘刮蹭是影响电池安全的重要因素,这种常态化检测能及时发现潜在风险”。
除了外部扫描,换电站还能通过脉冲检测等专属技术手段,对电池充放电特征进行内部诊断。沈斐表示,换电过程中的内部检测可及时发现电池性能变化,避免因内部故障未被察觉而引发安全问题,这是传统充电模式难以企及的优势。
针对大功率快充带来的电池发热、膨胀问题,乐道换电体系还融入了主动保养机制。“电池电芯为卷绕结构,快充产生的高温会导致电芯膨胀,长期下来可能影响电池健康和安全性。” 沈斐解释称,乐道通过换电数据监测,当发现用户在换电前进行过多次快充时,会自动对电池进行“应力释放”保养,从而维护电池性能。
不仅如此,当云端监测到某块电池存在安全隐患时,会在用户下次换电时自动拦截该电池,进行深度检测和测试。
其直言,“换电一定比不换电更安全,这一结论在我们的体系中得到了充分验证,换电模式让电池健康度和安全性远超传统充电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