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来,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受地缘政治、供需调整等因素影响,价格波动加剧。芝商所商品市场全球主管Derek Sammann近日接受期货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随着市场风险管理需求有所变化,短期期权产品受到青睐。
作为拥有35年行业经验的资深从业者,Derek Sammann早年在巴黎、伦敦的法国投资银行深耕交易16年,加入芝商所近20年,现全面掌舵商品业务,涵盖能源、金属、农产品等资产类别,同时担任上海黄金交易所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深度参与全球及中国衍生品市场发展。
数据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芝商所商品期货期权交易有所下滑,全球日均交易量(ADV)降至2530万张,同比下降10%,创今年以来季度低点。回溯前三季度,芝商所全球市场呈现“前高后稳”节奏,第一季度全球ADV达2980万张(同比增长13%),第二季度升至3020万张(同比增长16%),整体先增后降。
其中,亚太地区韧性凸显。芝商所第三季度亚太市场ADV虽降至170万张(同比下降7%),但降幅低于全球市场。分季度看,第一季度亚太市场ADV为200万张(同比增长20%),第二季度达220万张(同比增长30%),两季度增速均显著跑赢全球市场。“亚太地区市场已成为芝商所商品业务的增长引擎。”Derek Sammann告诉记者,今年前9个月,亚太交易时段能源、金属、农产品交易量同比分别增长37%、31%、14%。中国可再生能源企业、东南亚农产品贸易商的套保需求爆发,直接推动了这一增长。
近两年,面对地缘冲突频发、市场波动加剧的环境,芝商所根据市场需求推出应对风险的举措,锚定能源转型,布局长期增长,与亚太市场需求深度契合。
针对OPEC会议、美国非农数据等短期事件引发的价格波动,芝商所推出覆盖全资产类别的短期期权,到期日为周一至周五,区别于传统月度期权,投资者可在事件发生当日快速建仓对冲。例如OPEC会议召开前,原油贸易商可买入当日到期的看跌期权,规避增产消息带来的油价下跌风险;非农数据发布前,贵金属投资者可通过短期期权锁定金价波动收益。同时,芝商所市场保持每周5.5天、每天23.5小时连续运行,确保亚太投资者在当地交易时段能及时调整头寸。
Derek Sammann表示,“近两年,我们的期权产品交易量增幅超过期货产品。短期期权品种的交易量增长显著,成为客户管理短期风险的重要工具之一。”
近两年,围绕全球能源转型需求,芝商所重点发力电池金属衍生品,目前钴、锂期货和期权交易量与未平仓合约均创历史新高。“中国新能源产业需求是核心驱动力。”Derek Sammann表示,动力电池企业通过这些衍生品锁定钴、锂采购成本,避免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毛利率。比如某车企通过芝商所锂期货,将2026年的锂采购价固定在预期区间,保障了新能源汽车生产计划的稳定性。
据Derek Sammann介绍,中国市场是芝商所的核心布局方向,目前已形成“交易所合作+本土化投教”双轮驱动模式,既衔接全球市场,又降低了中国投资者参与门槛。
芝商所通过多元合作衔接中国与全球衍生品体系。芝商所与上海黄金交易所已建立双边产品授权协议,上海黄金交易所授权上海金下午定盘价,芝商所授权COMEX黄金期货亚洲现货价,实现中外黄金定价互通;与上期所、郑商所、大商所沟通,探索商品产品合作;还与上期所、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中金所签署备忘录,在营销与联合产品开发上深度协作,为中国实体企业跨境套保提供更多工具。
“中国的黄金消费、能源进口、农产品需求,深刻影响全球市场格局。”Derek Sammann表示,合作核心是优势互补,既让中国投资者便捷接入国际市场,也帮全球投资者把握中国机遇。
此外,芝商所还高度重视对中国投资者的相关金融知识普及。Derek Sammann表示,多年来,芝商所坚持“中文定制、贴合需求”,2025年以来,与中国经纪商合作开展20场线上投教活动(网络研讨会),覆盖超5200名衍生品参与者,内容包括国际大宗商品解读、套保实操、风险分析等;制作近150份简体中文投教材料,通过微信等本土化渠道触达用户,帮投资者了解COMEX黄金、NYMEX原油的应用场景。
芝商所还通过“全球大学交易挑战赛”培养全球金融人才。该赛事邀请全球高校团队参与模拟交易,优胜团队可赴芝加哥,与芝商所管理层面对面交流并接受线下培训。“虽然目前中国高校的参与相对有限,但仍希望通过该赛事为全球大学生提供提前接触国际衍生品市场、培养全球化风险管理思维的机会。”Derek Sammann说。
展望未来,Derek Sammann表示,芝商所将持续聚焦亚太及中国市场。一方面深化与中国交易所合作,探索更多贴合市场需求的创新产品;另一方面加强本土化投教,提升中国投资者参与国际市场的能力,为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稳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