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报中证网讯(记者杨皖玉)谷歌Gemini 3 Pro近日发布,谷歌将其描述为迄今为止最智能的模型。
“最智能”的模型在投资中表现如何?近日,中国证券报专访讯兔科技创始人兼CEO李罗丹了解到,讯兔科技迅速将Gemini 3 Pro置入真实的投研语境中进行了测试。从新消费公司的观点辩论,到美股红利策略选股场景的搜索验证,讯兔科技敏锐地捕捉到了新模型在逻辑推演与文风上的显著进化,也客观指出了其在垂直搜索中的短板。
这是讯兔科技保持前沿技术敏锐性的一个缩影,迅速验证前沿科技在投研场景中的应用价值,是这家年轻的金融AI公司一贯的坚持。
在李罗丹看来,AI不应是高高在上的,而必须走向最具“烟火气”的一线业务场景。他将讯兔定义为手持火种的“信使”,希望通过AI投研助理Alpha派,将AI转化为金融机构从业者触手可及的生产力,让研究员、基金经理从繁杂的数据处理中解放出来,在AI时代进化为以一当十的“超级投资个体”。
“让聪明人把时间花在创造性的工作上”
中国证券报:现在的AI应用,To C端面向大众的产品似乎更有想象空间,利润空间也更高。讯兔为什么要聚焦在资产管理这么垂直的一个领域里?
李罗丹:我们对这件事情有一点小小的执念。有一次我参加一个基金经理的婚礼,看到他在婚礼的间隙,还要戴着耳机听上市公司路演,那个画面让我非常震撼。
讯兔科技整个创业团队来自于公募基金。我们目睹了太多优秀、聪明的年轻人,把大量时间耗费在开会、写纪要这些基础的重复性工作上。当时我们就在想,有没有一种技术或者产品,能够将这些聪明人解放出来,让他们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在创造性的工作上,和产业做真正的深度交流。
讯兔科技成立于2021年,当时线上会议数量空前爆发,每天大概有400到500场。讯兔科技的Alpha派上快速上线了第一个功能“AI纪要助理”。用户上传录音能生成非常完整的纪要,使用户从繁复的纪要工作中解放出来。
与其说人工智能是一场交互革命,不如说是一场生产力革命。它通过更深层次的能力和智慧,让每个行业的产能得到极大的释放。To C的应用可能更容易暴露在科技大厂或大模型的“炮火”之下,而那些深耕垂直行业、能对具体工种进行深度赋能的AI,在竞争中反而更游刃有余,也更能产生商业价值。
“95分以上的成果才有商业价值,垂类产品大有可为”
中国证券报:您刚刚提到了大模型,也提到了通用的Agent(智能体)。您怎么样去看待OpenAI甚至Manus这种可以做执行工作的Agent(智能体)和Alpha派的关系?
李罗丹:这是一个经常被提到的问题,我们的观点一直很清晰:通用Agent(智能体)能做到“形似”,但在“神似”上其实存在很大欠缺。
在面对投研行业的实操问题时——无论是选股、构建组合,还是做事件型分析——我们发现光靠通用模型,其实解决不了行业内部的专业问题。因为所有的专业问题要产生商业价值,交付的结果必须达到95分以上。
所以,我们认为垂类产品大有可为。这背后其实又有两层原因:一个垂类的应用要做得更好,实现行业的智能增强,一要靠Context(上下文),二要靠Workflow(任务编排)。
在这两点上,垂直场景下的数据和信息,一定是垂类应用更具优势。Alpha派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不是行业的“大路货”,都是比较独特的优势数据。
第二点是任务编排。怎么做得更好?这背后Alpha派将一线AI系统设计师和算法工程师的审美与偏好,内化成了投研AI的能力。过程中,我们吸纳了大量分析师和研究员,让他们以业务专家的身份,而不是纯技术人员,去主导产品设计,这样构建出的Workflow(任务编排),才更符合买方、卖方在实操中的真实工作流。
在通用模型时代,我们其实不相信所谓的“Less structure, more Intelligence”,即单纯靠通用的智能和模型内生能力,去解决现实层面结构化或工作流的问题。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些模型没有经过“上岗培训”。
所以培养一个AI的过程,几乎和培养一位人类分析师一模一样。每当大模型迭代一步,我们就去寻找应用场景,释放它的价值。我觉得我们就像是把技术的火种送到“最后一公里”的信使。
三个原则,助力建设金融AI合规生态
中国证券报:金融行业有一个与外界有距离的地方,就在于合规。你们怎么弥合这一鸿沟,怎么在合规的框架上让AI Agent(智能体)赋能金融行业?
李罗丹:这是一个很深刻的问题。因为金融行业有自己特殊的信息属性和客群属性,它要做到公平公正。我们在产品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摸索:我们和上游的边界在哪里?和数据供应商、研究所的边界又在哪里?
对此,有几个原则是我们非常坚持,也在逐步建设完善的:
第一“买方代理”。即AI权限必须和“主人”——即用户——完全对齐。如果主人手里有10把钥匙,机器人就只能开这10扇门,第11把它是进不去的。
第二“白名单对接”。券商的买方服务有白名单机制,我们不能逾越白名单,给名单之外的用户提供额外服务,否则会侵犯上游的权益。所以,我们非常严格地遵循这套白名单对接体系。
第三保护用户隐私和信息。我们需要厘清用户的权限,只有当个人数据得到充分保护和积累,才能形成更好的Context(上下文)。
每位用户最终使用Alpha派的效果是差异化的,我们要把规则和利益机制建立好。接下来我们更加重视合规,希望帮助行业建设更好的生态,让每个人都能因为Alpha派这个平台赚到钱,让工作更加高效。
让AI走向烟火气,见证“超级个体”的诞生
中国证券报:在你的愿景里面,市场上的基金经理、研究员,他们怎么样通过AI脱离事务性的工作,更像一名投资人?未来基础的分析师会不会被取代?
李罗丹:我可以分享几组数据。首先,投研人员的信息采集行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二,Alpha派客户中95%的基金经理、研究员把AI当成一个简单的问答工具,但人群正在发生分化,有5%的用户已经开始把AI当作像人一样的得力助理。他们会梳理好投研框架的Prompt(提示词)喂给AI,从而生成篇幅更长、更深度的研究结论。这类客户我们内部称为“氪金用户”,因为他们消耗的Token远超普通用户。
我们有一句话叫“脏活累活,就是金山银山”,AI的创业也是一样,AI绝对不是只给最高级、最精英的人服务,AI一定是走向烟火气,它一定是把上天神仙的东西放在最有人间烟火的地方,这个时候AI才能够发挥出它更大的价值。很多人讲AI去替代人、去替代工作,其实不是这样的,AI是让人活得更像人。
在未来,行业可能会出现一种分化:20%的人因为没赶上AI的步伐而被淘汰;70%的人因为AI提升了综合效率,变得更强了;还有10%,我们称之为“超级人类”或“超级个体”。他们将AI视作杠杆,全方位提升效率,甚至“以一当十”。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足够的时间和环境去成为那70%,并争取进阶为那10%,因为每个人获取素材的权利是平等的。虽然社会在继续分化——超级个体越来越强,资源越来越集中——但同时,我们从边缘抵达中心、从底部跃迁至顶尖的速度也变得越来越快。一个年轻人在一家AI公司里,如果能快速创造商业价值,就能迅速实现阶层跃迁。
中国证券报:未来Alpha派里面会不会诞生一个投资大师?
李罗丹: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从研发初衷来讲,我们认为“卖铲子”和“挖金子”是两种不同的商业模式,裁判和运动员是两类不同的人群。我们希望为市场提供的,是更高效的信息流通,让用户的思想表达能快速转化为投资策略。
但“思想”是千人千面的。一千个人对市场有一千种偏好,对同一个标的有一千种不同的理解、估值区间和多空判断。
所以,这里并不会诞生一套“大一统”的所谓投资大师。相反,可能会出现一千种、一万种不同的投资画像,而每一幅画像都是为了赋能某一类特定的投资人。这就是我脑海中对未来的远景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