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编组为55辆的X8059次货运列车满载着家用电器、服装、电梯配件等1400吨货品,从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缓缓启程,驶往莫斯科。至此,该集结中心往返开行班列突破2230列。
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于2023年正式投入运营,是东北地区唯一的国家级中欧班列集结中心,运输货物超过22万标箱,服务国内外企业2000余家,年均进出口货值超过2亿美元,班列开行数量稳居东北地区第一。2024年,该中心回程班列数量达到历史新高,标志着中欧班列促进外贸“互赢局面”的逐渐形成。
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总经理王东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的开行规模已成功带动跨境电商、高端制造等企业在沈阳集聚,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2025年前10个月,通过班列出口的本地特色产品同比增长显著,同时高效运回海外优质商品,实现双向贸易畅通。
目前,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具备2600个标准集装箱位堆存能力,每年可满足1500列中欧班列作业需求,目前已形成连接满洲里、绥芬河等六大口岸的运输通道,网络覆盖俄罗斯、德国等20余个国家的50余座城市,货源辐射东北三省及京津冀、长三角等经济核心区,承运商品超5000种。
得益于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沈阳局”)持续升级枢纽硬件,通过优化场站布局、升级装卸设备,推动集结中心堆存能力与作业效率实现同步提升。今年以来,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单日最高往返开行9列,实现跨越式增长。
为提高中欧班列通行效率,国铁沈阳局依托自主研发的铁路物流信息平台,实现海关、铁路与企业数据实时共享,通关效率提升超50%,班列抵达俄罗斯约需12天,较海运时效提升3倍,成本仅为空运的五分之一。特别是今年8月份,首发的中欧班列“沈阳—别雷拉斯特”精品班列,到达莫斯科仅需10天,实现了境内外“枢纽对枢纽”的高效直达。
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货运二班值班员郭银柱对记者表示,货运值班员的工作常与枯燥和风险相伴。日复一日的重复劳作,很容易让人产生懈怠心理,“装卸作业没有‘差不多’,一个角件未锁牢、一扇车门未关严,都可能酿成大祸。”他说。
随着中欧班列开行量的迅速增长,日均装卸量从100车跃升至600车,郭银柱的工作量翻了6倍。在郭银柱的工作日志上,密密麻麻记录着作业要点,他对记者称,在每个班3万步的巡检路程上,他需要弯腰检查轮对关系、确认角件落锁、清理车厢残留物,平均每班弯腰近4000次。
郭银柱对记者分享了这样一个故事:2025年7月的一个雨夜,郭银柱在作业后巡检时,借着灯光发现一节集装箱北端东侧角件未完全落锁。他立即叫停即将发车的班列,冒雨爬上操作台,反复调整吊具位置,直到角件完全锁闭。“当时那趟班列要发往莫斯科,承载着几十家企业的货物,绝不能出任何纰漏。”正是这次及时的弯腰检查,避免了可能发生的运输险情。
2025年,中欧班列维持稳定开行。中铁国际多式联运有限公司人士对记者表示,今年前10月,中欧(亚)班列共开行2.82万列,同比增长8.0%;其中,中欧班列开行1.63万列,中亚班列开行1.19万列,同比增长22.9%;同期,中欧班列满洲里和二连口岸通行列数分别同比增长6.2%和17.6%。
11月18日,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发布第四批中欧班列全程时刻表,实行全程时刻表的中欧班列进一步扩容,开行数量增至每年1000列以上。第四批中欧班列全程时刻表覆盖中国9座城市和欧洲6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