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发布了《2025年全国企业负担调查评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今年以来,企业综合成本负担较上年有所减轻,为缓解企业生产经营压力、提振发展信心发挥了积极作用。反映税收和缴费负担感受重的企业占比均较上年下降3个百分点,原材料、人工、物流、能源等领域成本负担总体感受也较上年有不同程度减轻。
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企业“减负”成效显著,税收和缴费负担感受重的企业占比“双降”,成本压力缓解,展现了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对稳增长的关键支撑,尤其惠及制造业与科创领域。
今年以来,税务部门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相关部署要求,持续优化税费服务,助推政策红利精准快速直达经营主体。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8月份,现行政策中支持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12925亿元。其中,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优惠4857亿元;先进制造业、集成电路、工业母机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优惠1120亿元;其他各类支持制造业发展的政策优惠6948亿元。“真金白银”的减税降费红利减轻了企业负担,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陕西巨丰投资资讯有限责任公司高级投资顾问朱华雷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企业综合成本负担较上年减轻,是政策落地、要素成本回落与营商环境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的持续落实,为稳预期、扩投资、保就业提供了有力支撑。这些措施的实施在缓解企业生产经营压力、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记者注意到,在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的同时,各地还多措并举为企业减负。比如,10月3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的若干政策措施》,针对消费、生产、流通、提振预期等重点领域提出18条具体举措。在帮助企业降本减负方面,包括实施地方法人银行支农支小再贷款奖补、实施银行机构养老再贷款奖补、实施科技创新债券发行补贴、实施科技创新债券担保分险支持补贴。对2025年10月1日至2026年3月31日期间,四川省非金融企业(科技型企业和股权投资机构)通过新发行科技创新债券进行融资的,省级财政按40万元给予一次性费用补贴;首次发行的,费用补贴标准提高到80万元。
“为企业减负需聚焦成本、补贴、转型、营商环境和生态五维度。”田利辉分析,一是控成本,稳价保供;二是延续并扩围税费优惠,精准直达企业;三是强赋能,推动数字化转型降本增效;四是优环境,精简行政负担;五是建生态,强化政企协同,鼓励行业互助。
朱华雷认为,在减轻企业负担方面,可继续加大结构性减税降费力度,对先进制造、科创企业进行精准政策支持;还可以扩大普惠小微贷款等投放范围,降低融资利率与担保费率,推广无还本续贷与中长期贷款,重点支持制造业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